《老子校釋》第十六章



沒身不殆。

謙之案:禦注本“沒”作“歿”,傅、範本亦作“歿”。勞健古本考從傅本作“沒”,實誤校。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篤、複韻(幽部),芸、根韻(文部),靜、命韻(耕部),常、明、常、凶、容、公、王韻(陽、東通韻,明音芒,凶協虛王反,容協音王,公協音光)。道、久、殆韻(之、幽通韻、道協徒以反,久音已,殆,徒以反)。謙之案:常、明、王,陽部,凶、容、公,東部,陽、東通韻。又殆,之部,道、久,之、幽二部兼入,之、幽通韻。姚文田以常、明為一韻(十六庚平聲),凶、容、公為一韻(一東平聲)。鄧廷楨同。顧炎武唐韻正卷五十二庚:“明,古音謨郎反,今以字母求之,似當作彌郎反。”引老子:“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知人者知,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是謂微明,柔勝剛,弱勝強。”“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又卷十四十四有:“久,古音幾。”引老子:“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有國之母,可以長久。”又引楊慎曰:“孔子以前,久皆音幾,至孔子傳易方有韭音。臨彖傳‘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於八月有凶,消不久也';乾象傳‘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大過象傳‘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醜也';離象傳‘履錯之敬,以辟咎也,黃離元吉,得中道也;日昃之離,何可久也'。”然既濟象傳以韻憊、疑、時、來,雜卦傳以韻止,則幾、韭二音兩存之易傳矣。老子:“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按老子與夫子同時,老子書中“久”字三見,一韻殆,一韻母,一韻壽。

右景龍碑本六十七字,敦煌本六十六字,河上本六十八字,王、傅、範本六十七字。河上本題“歸根第十六”,王本題“十六章”,範本題“致虛極章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