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校釋》第六章



顧炎武曰:按“山谷”之“谷”,廣韻雖有“余蜀”“古祿”二切,其實“欲”乃正音。易井九二“井谷射鮒”,陸德明音義一音浴。書堯典:“宅嵎夷曰暘谷。”一音欲。左傳僖三十二年註:“此道在二殽之間南谷中,一音欲。”史記樊噲傳“破豨胡騎橫谷”,正義曰:“谷音欲。”貨殖傳“畜至用谷量馬牛”,索隱曰:“谷音欲。”漢苦縣老子銘:“穀神不死。”作“浴神”是也。轉去聲則音裕,今人讀谷為穀,而加“山”作峪,乃音裕,非矣(唐韻正入聲三燭)。又曰:“牝”,古音扶履反。老子:“穀神不死,是謂玄牝。”旁證:文子守弱篇:“為天下牝,故能神不死。”自然篇:“天下有始,莫知其理,惟聖人能知所以,非雌非雄,非牡非牝,生而不死。”(卷八,十六軫)

江永曰:“牝”,毗履切。老子:“穀神不死,是謂玄牝。”按“ 牝”從匕得聲,而今音為毗忍切,此後世方音之轉,猶“敏”為眉隕切,“準”為之尹切,“隼”為息允切,“□”為居隱切也。顧氏謂“牝”字後人以其通俗不雅而改音,非是(古韻標準,上聲第二部)。

嚴可均曰:“牝”,廣韻旨、軫兼收“牝”字。按大戴易本命“死”“牝”協音,老子“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皆未轉入軫(說文聲類上篇脂類)。

魏建功曰:死、牝、門、根、存、勤六句相協。經典釋文:“牝,頻忍反,舊音扶死反,簡文扶緊反。”是舊音與“死”相協,而後改音與“門”“根”諸字協。其初當全相協可知(古音系研究二九四)。

右景龍碑本二十二字,合“道沖而用之”下至此為一章。敦煌本二十三字,河上、王弼、范應元本二十五字,傅奕本二十六字。河上本題“成象第六”,王弼本題“六章”,范應元本題“穀神不死章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