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守上京時,酒禁方嚴,有捕獲私醞者,一飲而盡,笑而不詰。卒之日,部民若哀父母。

耶律勃古哲,字蒲奴隱,六院夷離堇蒲古只之後。勇悍,善治生。保寧中,為天德軍節度使,歷南京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以討平党項羌阿理撒米、仆里鱉米,遷南院大王。聖宗即位,太后稱制,會群臣議軍國事,勃古哲上疏陳便宜數事,稱旨,即日兼領山西路諸州事。統和四年,宋將曹彬等侵燕,勃古哲擊之甚力,賜輸忠保節致主功臣,總知山西五州。會有告勃古哲曲法虐民者,按之有狀,以大杖決之。八年,為南京統軍使,卒。子爻里,官至詳穩。

蕭陽阿,字稍隱。端毅簡嚴,識遼、漢字,通天文、相法。父卒,自五蕃部親挽喪車至奚王嶺,人稱其孝。年十九,為本班郎君。歷鐵林、鐵鷂、大鷹三軍詳穩。乾統元年,由烏古敵烈部屯田太保為易州刺史。幸臣劉彥良嘗以事至州,怙寵恣橫,為陽阿所沮。彥良歸,妄加毀訾,尋遣人代陽阿。州民千餘詣闕請留,即日授武安州觀察使。歷烏古涅里、順義、彰信等軍節度使,權知東北路統軍使事。聞耶律狼不、鐸魯斡等叛,獨引麾下三十餘人追捕之,身被二創,生擒十餘人,送之行在。坐不獲首惡,免官。未幾,權南京留守,卒。

武白,不知何郡人。為宋國子博士,差知相州,至通利軍,為我軍所俘。詔授上京國子博士。改臨潢縣令,遷廣德軍節度副使。先是,有訟宰相劉慎行與子婦姚氏私者,有司出其罪。聖宗詔白鞫之,白正其事。使高麗還,權中京留守。時慎行諸子皆處權要,以白斷百姓分籍事不直,坐左遷。未幾,遷尚書左丞,知樞密事,拜遼興軍節度使。致仕,卒。

蕭常哥,字胡獨堇,國舅之族。祖約直,同政事門下平章事,父實老,累官節度使。常哥魁偉寡言。年三十餘,始為祗候郎君。曆本族將軍、松山州刺史。壽隆二年,以女為燕王妃,拜永興宮使。及妃生子,為南院宣徽使,尋改漢人行宮都部署。乾統初,加太子太師,為國舅詳穩。二年,改遼興軍節度使,召為北府宰相,以柴冊禮,加兼侍中。天慶元年,致仕,卒,謚曰欽肅。

耶律虎古,字海鄰,六院夷離堇覿烈之孫。少穎悟,重然諾。保寧初,補御盞郎君。十年,使宋還,以宋取河東之意聞於上。燕王韓匡嗣曰:“何以知之?”虎古曰:“諸僣號之國,宋皆並收,惟河東未下。今宋講武習戰,意必在漢。”匡嗣力沮,乃止。明年,宋果伐漢。帝以虎古能料事,器之,乃曰:“吾與匡嗣慮不及此。”授涿州刺史。統和初,皇太后稱制,召赴京師。與韓德讓以事相忤,德讓怒,取護衛所執戎仗擊其腦,卒。子磨魯古。

磨魯古,字遙隱,有智識,善射。統和初,拜南面林牙。四年,宋侵燕,太后親征。磨魯古為前鋒,手中流矢,拔而復進。太后既至,磨魯古以創不能戰,與北府宰相蕭繼先巡邏境上。累遷北院大王。六年,伐宋,為先鋒,與耶律奴瓜破其將李忠吉於定州。以疾卒于軍。

論曰:德讓在統和間,位兼將相,其克敵制勝,進賢輔國,功業茂矣。至賜姓名,王齊、晉,抑有寵於太后而致然歟?宗族如德威平党項,滌魯完宗祀,制心不苟合,家聲益振,豈無所自哉!若勃古之忠,陽阿之孝,武白之直,亦彬彬乎一代之良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