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卷四十六 志第十六



便宜從事府。亦曰便宜行事。

便宜從事

大詳穩司

大詳穩

都監

將軍

小將軍

軍校

隊帥

東都省。分掌軍馬之政。

東都省太師

西都省。分掌軍馬之政。

西都省太師

大將軍府。各統所治軍之政令。

大將軍

上將軍

將軍

小將軍

護軍司

護軍司徒

衛軍司

衛軍司徒

諸路兵馬統署司

諸路兵馬都統署

諸路兵馬副統署

左皮室詳穩司

右皮室詳穩可

北皮室詳穩司

南皮室詳穩司。太宗選天下精甲三十萬為皮室軍。初,太祖以行營為宮,選諸部豪健千餘人,置為腹心部,耶律老古以功為右皮室詳穩。則皮室軍自太祖時已有,即腹心部是也。太宗增多至三十萬耳。

黃皮室軍詳穩司。黃皮室,屬國名。

屬珊軍詳穩司。應天皇太后置,軍二十萬。選蕃漢精兵,珍美如珊瑚。故名。

舍利軍詳穩司。統皇族之從軍者,橫帳、三父房屬焉。

北王府舍利軍詳穩司。五院皇族屬焉。

南王府舍利軍詳穩司。六院皇族屬焉。

禁軍都詳穩司。掌禁衛諸軍之事

各部族舍利司。掌各部族子弟之軍政。

郎君軍詳穩司。掌著帳郎君之軍事。

拽剌軍詳穩司,走卒謂之拽剌。

旗鼓拽剌詳穩司。掌旗鼓之事。

千拽剌詳穩司

猛拽剌詳穩司

墨離軍詳穩司

炮手軍詳穩司。掌飛炮之事。

弩手軍詳穩司。掌強弩之事。

鐵林軍詳穩司

大鷹軍詳穩司

鷹軍詳穩司。

鶻軍詳穩司。大小鶻軍,即二室韋軍號。

鳳軍詳穩司

龍軍詳穩司

飛龍軍詳穩司

虎軍詳穩司

熊軍詳穩司

左鐵鷂子軍詳穩司

右鐵鷂子軍詳穩司

龍衛軍詳穩司

威勝軍詳穩司

天雲軍詳穩司

特滿軍詳穩司

敵烈軍詳穩司

敵烈皮室詳穩司

滑里奚軍詳穩司

涅哥奚軍詳穩司

渤海軍詳穩司

女古烈詳穩司

奚王南克軍詳穩司。諸帳並有克官為長,余同詳穩司。

奚王北克軍詳穩司

國舅帳克軍

三克軍

頻必克軍

九克軍。

十二行糺軍。諸糺並有司徒,余同詳穩司。

各宮分糺軍

遙輦糺軍

各部族糺軍

群牧二糺軍。

怨軍八營都詳穩司。天祚天慶六年,命秦晉王淳募遼東饑民,得二萬餘人,謂之怨軍。及淳僣位,改號常勝軍。

前宜營。八營皆以所募州名為號

後宜營

前錦營

後錦營

乾營

顯營

乾顯大營

岩州營

北面邊防官

遼境東接高麗,南與梁、唐、晉、漢、周、宋六代為勁敵,北鄰阻卜、術不姑,大國以十數;西制西夏、党項、吐渾、回鶻等,強國以百數。居四戰之區,虎踞其間,莫敢與攖,制之有術故爾。觀於邊防之官,太祖太宗之雄圖見矣。

諸軍都虞候司

都虞候

奚王府。見部族官。

大惕隱司。見帳官。

大國舅司

大常袞司

五院司。見部族官。

六院司

沓溫司。未詳。

已上上京路諸司,控制諸奚。

諸部署職名總目:

某兵馬都部署

某兵馬副部署

某兵馬都監

某都部署判官

諸指揮使職名總目:

某軍都指揮使

某軍副指揮使

某軍都監

諸統軍使職名總目,有都統軍使、副使、都監等官。

東京兵馬都部署司

契丹、奚、漢、渤海四軍都指揮使司

契丹奚軍都指揮使司

奚軍都指揮使司

漢軍都指揮使司

渤海軍都指揮使司

東京都統軍使司

東京都詳穩司

保州都統軍司

湯河詳穩司。亦曰南女直湯河司。

杓窊司。未詳。

金吾營。屬南面。

銅州北兵馬指揮使司

淶州南兵馬指揮使司

已上遼陽路諸司,控扼高麗。

黃龍府兵馬都部署司。一作都監署司。

黃龍府鐵驪軍詳穩司

鹹州兵馬詳穩司。有知鹹州路兵馬事、同知鹹州路兵馬事、鹹州糺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