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卷三十九 志第九



成州,興府軍,節度。晉國長公主以媵戶置,軍曰長慶,隸上京。復改軍名。統縣一:

同昌縣。

興中府。本霸州彰武軍,節度。古孤竹國。漢柳城縣地。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龍山之南,福德之地,乃築龍城,構宮廟,改柳城為龍城縣,遂遷都,號曰和龍宮。慕容垂復居焉,後為北跋所滅。元魏取為遼西郡。隋平高保寧,置營州。煬帝廢州置柳城郡。唐武德初改營州總管府,尋為都督府。萬歲通天中,陷李萬榮。神龍初,移府幽州。開元四年,復治柳城。八年,西徙漁陽。十年,還柳城。後為奚所據。太祖平奚及俘燕民,將建城,命韓知方擇其處。乃完葺柳城,號霸州彰武軍,節度。統和中,制置建、霸、宜、錦、白川等五州。尋落制置,隸積慶宮。後屬興聖宮。重熙十年升興中府。有大華山、小華山、香高山、麝香崖,天授皇帝刻石在焉,駐龍峪、神射泉、小靈河。統州二、縣四:

興中縣。本漢柳城縣地。太祖掠漢民居此,建霸城縣。重熙中置府,更名。

營丘縣。析霸城置。

象雷縣。開泰二年以麥務川置。初隸中京。後屬。

閭山縣。本漢且慮縣。開泰二年以羅家軍置。隸中京,後屬。

安德州,化平軍,下,刺史。以霸州安德縣置,來屬。統縣一:安德縣。統和八年析霸城東南龍山徒河境戶置。初隸乾州,更屬霸州,置州來屬。

黔州,阜昌軍,下,刺史。本漢遼西郡地。太祖平渤海,以所俘戶居之,隸黑水河提轄司。安帝置州,析宜、霸二州漢戶益之。初隸永興宮,更隸中京,後置府,來屬。統縣一:盛吉縣。太祖平渤海,俘興州盛吉縣民來居,因置縣。

宜州,崇義軍,上,節度。本遼西累縣地。東丹王每秋畋於此。興宗以定州俘戶建州。有墳山,松柏連亘百餘里,禁樵採,浚河,累石為堤。隸積慶宮。統縣二:

弘政縣。世宗以定州俘戶置。民工織紝,多技巧。

聞義縣。世宗置。初隸海北州,後來屬。

錦州,臨海軍,中,節度。本漢遼東無慮縣。慕容皝置西樂縣。太祖以漢俘建州。有大胡僧山、小胡僧山、大查牙山、小查牙山、淘河島。隸弘義宮。統州一、縣二:

永樂縣。

安昌縣。岩州,保肅軍,下,刺史。本漢海陽縣地。太祖平渤海,遷漢戶雜居興州境,聖宗於此建城焉。隸弘義宮,來屬。統縣一:興城縣。

川州,長寧軍,中,節度。本唐青山州地。太祖弟明王安端置。會同三年,詔為白川州。安端子察割以大逆誅,沒入,省曰川州。初隸崇德宮,統和中屬文忠王府。統縣三:

弘理縣。統和八年以諸宮提轄司戶置。

鹹康縣。

宜民縣。統和中置。

建州,保靜軍,上,節度。唐武德中,置昌樂縣。太祖完葺故壘,置州。漢乾祐元年,故石晉太后詣世宗,求於漢城側耕墾自贍。許於建州南四十里給地五十頃,營構房室,創立宗廟。州在靈河之南,屢遭水害,聖宗遷於河北康崇州故城。初名武寧軍,隸永興宮,後屬敦睦宮。統縣二:

永霸縣。

永康縣。本唐昌黎縣地。

來州,歸德軍,下,節度。聖宗以女直五部歲飢來歸,置州居之。初刺史,後升。隸永興宮。有三州山、六州山、五脂山。統州二、縣一:

來賓縣。本唐來遠縣地。

隰州,平海軍,下,刺史。慕容皝置集寧縣。聖宗括帳戶遷信州,大雪不能進,建城於此,置焉。隸興聖宮,來屬。統縣一:海浜縣。本漢縣。瀕海,地多鹼鹵,置鹽場於此。

遷州,興善軍,下,刺史。本漢陽樂縣地。聖宗平大延琳,遷歸州民置,來屬。有箭笴山。統縣一:遷民縣。

潤州,海陽軍,下,刺史。聖宗平大延琳,遷寧州之民居此,置州。統縣一:

海陽縣。本漢陽樂縣地,遷潤州,本東京城內渤海民戶,因叛,移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