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耶律大石者,世號為西遼。大石字重德,太祖八代孫也。通遼、漢字,善騎射,登天慶五年進士第,擢翰林應奉,尋升承旨。遼以翰林為林牙,故稱大石林牙。歷泰、祥二州刺史,遼興軍節度使。保大二年,金兵日逼,天祚播越,與諸大臣立秦晉王淳為帝。淳死,立其妻蕭德妃為太后,以守燕。及金兵至,蕭德妃歸天祚。天祚怒誅德妃而責大石曰:“我在,汝何敢立淳?”對曰:“陛下以全國之勢,不能一拒敵,棄國遠遁,使黎民塗炭。即立十淳,皆太祖子孫,豈不勝乞命於他人耶?”上無以答,賜酒食,赦其罪。

大石不自安,遂殺蕭乙薛、坡里括,自立為王,率鐵騎二百宵遁。北行三日,過黑水,見白達達詳穩床古兒。床古兒獻馬四百,駝二十,羊若干。西至可敦城,駐北庭都護府,會威武、崇德、會蕃、新、大林、紫河、駝等七州及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乖、達密里、密兒紀、合主、烏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糺而畢十八部王眾,諭曰:“我祖宗艱難創業,歷世九主,歷年二百。金以臣屬,逼我國家,殘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塵於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義而西,欲借力諸蕃,翦我仇敵,復我疆宇,惟爾眾亦有軫我國家,憂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濟生民於難者乎?”遂得精兵萬餘,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

明年二月甲午,以青牛白馬祭天地、祖宗,整旅而西。先遣書回鶻王畢勒哥曰:“昔我太祖皇帝北征,過卜古罕城,即遣使至甘州,詔爾祖烏母主曰:‘汝思故國耶,朕即為汝復之;汝不能返耶,朕則有之。在朕猶在爾也。’爾祖即表謝,以為遷國於此,十有餘世,軍民皆安土重遷,不能復返矣。是與爾國非一日之好也。今我將西至大食,假道爾國,其勿致疑。”畢勒哥得書,即迎至邸,大宴三日。臨行,獻馬六百,駝百,羊三千,願質子孫為附庸,送至境外。所過,敵者勝之,降者安之。兵行萬里,歸者數國,獲駝、馬、牛、羊、財物,不可勝計。軍勢日盛,銳氣日倍。

至尋思乾,西域諸國舉兵十萬,號忽兒珊,來拒戰。兩軍相望二里許。諭將士曰:“彼軍雖多而無謀,攻之則首尾不救,我師必勝。”遣六院司大王蕭斡里剌、招討副使耶律松山等將兵二千五百攻其右;樞密副使蕭剌阿不、招討使耶律術薛等將兵二千五百攻其左;自以眾攻其中。三軍俱進,忽兒珊大敗,殭屍數十里。駐軍尋思乾凡九十日,回回國王來降,貢方物。

又西至起兒漫,文武百官冊立大石為帝,以甲辰歲二月五日即位,年三十八,號葛兒罕。復上漢尊號曰天佑皇帝,改元延慶。追謚祖父為嗣元皇帝,祖母為宣義皇后,冊元妃蕭氏為昭德皇后。因謂百官曰:“朕與卿等行三萬里,跋涉沙漠,夙夜艱勤。賴祖宗之福,卿等之力,冒登大位。爾祖爾父宜加恤典,共享尊榮。”自蕭斡里剌等四十九人祖父封爵有差。

延慶三年,班師東歸,馬行二十日,得善地,遂建都城,號虎思斡耳朵,改延慶為康國元年。三月,以六院司大王蕭斡里剌為兵馬都元帥,敵剌部前同知樞密院事蕭查剌阿不副之,茶赤剌部禿魯耶律燕山為都部署,護衛耶律鐵哥為都監,率七萬騎東征。以青牛白馬祭天,樹旗以誓於眾曰:“我大遼自太祖、太宗艱難而成帝業,其後嗣君耽樂無厭,不恤國政,盜賊蜂起,天下土崩。朕率爾眾,遠至朔漠,期復大業,以光中興。此非朕與爾世居之地。”申命元帥斡里剌曰:“今汝其往,信賞必罰,與士卒同甘苦,擇善水草以立營,量敵而進,毋自取禍敗也。”行萬餘里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大石曰:“皇天弗順,數也!”康國十年歿,在位二十年,廟號德宗。

子夷列年幼,遣命皇后權國。後名塔不煙,號感天皇后,稱制,改元鹹清,在位七年,子夷列即位,改元紹興。籍民十八歲以上,得八萬四千五百戶。在位十三年歿,廟號仁宗。

子幼,遺詔以妹普速完權國,稱制,改元崇福,號承天太后。後與駙馬蕭朵魯不弟朴古只沙里通,出駙馬為東平王,羅織殺之。駙馬父斡里剌以兵圍其宮,射殺普速完及朴古只沙里。普速完在位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