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



佩玉者,御史興元孫也。崇禎末,中州盡殘,佩玉結遺民捍鄉井,與鄰寨相掎角,往往尾賊後,奪其輜重。賊憚之,不敢出其境。後大舉圍別寨,佩玉往救,力戰而死,里人聚哭之。

時寵有孝行。賊陷城,其父宗祀以年老不能行,命之速避,遂自殺。時寵慟哭,刺殺一子、三女,夫婦並自剄。其妹適歸寧,亦從死,一家死者八人。

方國儒,字道醇,歙縣人。四歲失父,奉母以孝聞。天啟元年舉於鄉。崇禎間,授保康知縣。流賊大入湖廣,將吏率望風先奔。保康小邑素無兵,七年正月賊至,國儒急率鄉兵出御,力不支,城遂陷。亡何,賊退,國儒還入城。逾月復至,督吏民固拒。賊至益眾,復陷。國儒官服坐堂上,被執大罵,身中七刃死。

賊陷竹谿,訓導王紹正死之。谷城舉人常存畏會試赴京,道遇賊,欲劫為首領,罵不絕口死。他賊犯興山,知縣劉定國堅守。城將陷,遣吏懷印送上官,罵賊死。

何承光,貴州鎮遠人。萬曆四十年舉於鄉。崇禎中,歷夔州同知。七年二月,賊由荊州入夔門,犯夔州。副使周士登在涪州,城中倉猝無備,通判、推官、知縣悉遁。承光攝府事,率吏民固守,力竭城陷。承光整冠帶危坐,賊入殺之,投屍於江。事聞,贈承光夔州知府。

自賊起陝西,轉寇山西、畿輔、河南、北及湖廣、四川,陷州縣以數十許,未有破大郡者,至是天下為震動。

其他部自漢中犯大寧,知縣高日臨見勢弱不能守,齧指書牒乞援上官,率眾御之北門。兵敗被執,大罵不屈,賊碎其體焚之。訓導高錫及妻女,巡檢陳國俊及妻,皆遇害。日臨,字儼若,鄱陽恩貢生。

賊陷夔州,他賊即以次日陷巫山,通江巡檢郭纘化陣沒,通江指揮王永年力戰死。至四月,守備郭震辰、指揮田實擊賊百丈關,兵敗被執,罵賊死。

龐瑜,字堅白,公安人。家貧,躬耕自給。夏轉水灌田,執書從牛後,朗誦不輟。由歲貢生授京山訓導。崇禎七年擢陝西崇信知縣。縣無城,兵荒,貧民止百餘戶。瑜知賊必至,言於監司陸夢龍,以無兵辭。瑜集士民築土垣以守,流涕誓死職。閏八月天大雨,土垣盡圮。賊掩至,瑜急解印遣家人齎送上官,端坐堂上以待。賊至,捽令跪。瑜罵曰:“賊奴敢辱官長!”拔刀脅之,罵益厲。賊掠城中無所有,執至野外,剖心裂屍而去。贈固原知州。

時賊盡趨秦中,長吏多殉城者。

山陽陷,知縣董三謨,黎平舉人也,及父嗣成、弟三元俱死之,妻李氏亦攜子女偕死。贈光祿丞,立祠,與嗣成、三元並祀,妻女建坊旌表。

吉永祚,輝縣人。為鳳縣主簿,謝事將歸。會賊至,知縣棄城遁,永祚倡義拒守。城陷,北面再拜曰:“臣雖小吏,嘗食祿於朝,不敢以謝事逃責。”大罵死之。子士樞、士模皆死。教諭李之蔚、鄉官魏炳亦不屈死。永祚贈漢中衛經歷,余贈恤有差。

婁琇知涇州。閏八月,城陷死,贈太僕少卿。

蒲來舉知甘泉。賊來犯,守備孫守法等擁兵不救。城破,來舉手刃一賊,傷六賊而後死。贈光祿少卿。

呂鳴世,福建人。由恩貢生為麟遊知縣。兵燹後,拊居民有恩。城陷,賊不忍加害,自絕食六日卒。

有宋緒湯者,耀州諸生,被獲,大罵死。

尹夢鰲,雲南太和人。萬曆時舉於鄉。崇禎中知潁州。八年正月方謁上官於鳳陽,聞流賊大至,立馳還。賊已抵城下,乃偕通判趙士寬率民固守。城北有高樓瞷城中,諸生劉廷傳請先據之,夢鰲以為然。而廷傳所統皆市人,不可用。賊遂據樓以攻,且鑿城,頹數丈,城上人皆走,止之不可。夢鰲持大刀,獨當城壞處,殺賊十餘人,身被數刃。賊眾畢登,遂投城下烏龍潭死,弟侄七人皆死之。

廷傳者,故布政使九光從子,任俠好義,亦罵賊死。九光子廷石分守西城,中賊刃未絕,口授友人方略,令繕牘上當事,鏇卒。

士寬,字汝良,掖縣人。由門蔭為鳳陽通判,駐潁州。以正旦詣郡城,聞警,一日夜馳三百里返州。城陷,率家眾巷戰,力竭,亦投烏龍潭死。妻李攜三女登樓自焚,仆王丹亦罵賊死。鄉官尚書張鶴鳴、弟副使鶴勝、子大同,中書舍人田之穎,知縣劉道遠,光祿署正李生白,訓導丁嘉遇,舉人郭三傑,諸生韓光祿等,皆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