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時有劉齊者,以江西行省參政守吉安。守將李明道開門納友諒兵,殺參政曾萬中、陳海,執齊及知府宋叔華,脅之降,皆不屈。又破臨安,執同知趙天麟,亦不屈,並送友諒所。友諒方攻洪都,殺三人徇城下。及陷無為州,執知州董曾,曾抗罵不屈,沉之江。

王愷,字用和,當塗人。通經史,為元府吏。太祖拔太平,召為掾。從下京口,撫定新附民。及建中書省,用為都事。杭州苗軍數萬降,待命嚴州境。愷馳諭之,偕其帥至。太祖克衢州,命總制軍民事。愷增城浚濠,置游擊軍,籍丁壯,得萬餘人。常遇春屯兵金華,部將擾民,愷械而撻諸市。遇春讓愷,愷曰:“民者國之本,撻一部將而民安,將軍所樂聞也。”乃謝愷。時飢疫相仍,愷出倉粟,修惠濟局,全活無算。學校毀,與孔子家廟之在衢者,並新之。設博士弟子員,士翕然悅服。開化馬宣、江山楊明並為亂,先後討擒之。遷左司郎中,佐胡大海治省事。苗軍作亂,害大海。其帥多德愷,欲擁之而西。愷正色曰:“吾守士,議當死,寧從賊邪!”遂並其子行殺之。年四十六。

愷善謀斷,嘗白事,未聽,卻立戶外,抵暮不去。太祖出,怪問之,愷諫如初,卒從其議。後贈奉直大夫、飛騎尉,追封當塗縣男。

孫炎,字伯融,句容人。面鐵色,跛一足。談辨風生,雅負經濟。與丁復、夏煜游,有詩名。太祖下集慶,召見,請招賢豪成大業。時方建行中書省,用為首掾。從征浙東,授池州同知,進華陽知府,擢行省都事。克處州,授總制。太祖命招劉基、章溢、葉琛等,基不出。炎使再往,基遺以寶劍。炎作詩,以為劍當獻天子,斬不順命者,人臣不敢私,封還之。遺基書數千言,基始就見,送之建康。時城外皆賊,城守無一兵。苗軍作亂,殺院判耿再成,執炎及知府王道同、元帥朱文剛,幽空室,脅降,不屈。賊帥賀仁德燖雁斗酒啖炎,炎且飲且罵。賊怒,拔刀叱解衣,炎曰:“此紫綺裘,主上所賜,吾當服以死。”遂與道同、文剛皆見害,時年四十。追贈丹陽縣男,建像再成祠。

道同,由中書省宣使在處州,贈太原郡侯。

文剛,太祖養子,小字柴舍。變起,欲與再成聚兵殺賊,不及,遂被難。贈鎮國將軍,附祭功臣廟。

牟魯,烏程人,為莒州同知。洪武三年秋,青州民孫古樸為亂,襲州城,執魯欲降之。魯曰:“國家混一海字,民皆樂業。若等悔過自新,可轉禍為福。不然,官軍旦夕至,無遺種矣。我守土臣,義唯一死。”賊不敢害,擁至城南。魯大罵,遂殺之。賊破,詔恤其家。

又有白謙、裴源、朱顯忠、王均諒、王名善、黃里、顧師勝、陳敬、吳得、井孚之屬。

謙,婺源知州。信州盜蕭明來寇,謙力不能御,懷印出北門,赴水死。

源,肇慶府經歷。以公事赴新興,遇山賊陳勇卿,被執,勒令跪。源大罵曰:“我命官,乃跪賊邪!”遂被殺。洪武三年贈官二等。

顯忠,如皋人。為張士誠將,來降。以指揮僉事從鄧愈下河州,抵吐番。從傅友德克文州,遂留守之。洪武四年,蜀將丁世珍召番數萬來攻。食盡無援,或勸走避,顯忠叱不聽。攻益急,裹創力戰,城破,為亂兵所殺。均諒時為千戶,被執不屈,磔死。事聞,贈恤有差。

名善,義烏人,高州通判。有海寇何均善曾被戮,洪武四年,其黨羅子仁率眾潛入城,執名善,不屈死。

里,雲內州同知。洪武五年秋,蒙古兵突入城。里率兵蒼戰,死之。

師勝,興化人,峨眉知縣。洪武十三年率民兵討賊彭普貴,戰死。詔褒恤。

敬,增城人。洪武十四年舉賢良,為曲靖府經歷,署劍川州事。鄰寇來攻,敬御之。官兵寡,欲退,敬瞋目大呼,力戰死。命恤其家。

得,全椒人,龍里守御所千戶。洪武三十年,古州上婆洞蠻作亂,得與鎮守將井孚守城。賊燒門急攻,二人開門奮擊,得中毒弩死,孚戰死。贈得指揮僉事,孚正千戶,子孫世襲。

王綱,字性常,餘姚人。有文武才。善劉基,常語曰:“老夫樂山林,異時得志,勿以世緣累我。”洪武四年以基薦征至京師,年七十,齒髮神色如少壯。太祖異之,策以治道,擢兵部郎。潮民弗靖,除廣東參議,督兵餉,嘆曰:“吾命盡此矣。”以書訣家人,攜子彥達行,單舸往諭,潮民叩首服罪。還抵增城,遇海寇曹真,截舟羅拜,願得為帥。綱諭以禍福,不從,則奮罵。賊舁之去,為壇坐綱,日拜請。綱罵不絕聲,遂遇害。彥達年十六,罵賊求死,欲並殺之。其酋曰:“父忠子孝,殺之不詳。”與之食,不顧,令綴羊革裹父屍而出。御史郭純以聞,詔立廟死所。彥達以蔭得官,痛父,終身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