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二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七十六



流芳,字長蘅,萬曆三十四年舉於鄉。工詩善書,尤精繪事。天啟初,會試北上,抵近郊聞警,賦詩而返,遂絕意進取。

程嘉燧,字孟陽,休寧人,僑居嘉定。工詩善畫。與通州顧養謙善。友人勸詣之,乃渡江寓古寺,與酒人歡飲三日夜,賦《詠古》五章,不見養謙而返。崇禎中,常熟錢謙益以侍郎罷歸,築耦耕堂,邀嘉燧讀書其中。閱十年返休寧,遂卒,年七十有九。謙益最重其詩,稱曰松圓詩老。

焦竑,字弱侯,江寧人。為諸生,有盛名。從督學御史耿定向學,復質疑於羅汝芳。舉嘉靖四十三年鄉試,下第還。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讀書崇正書院,以竑為之長。及定向里居,復往從之。萬曆十七年,始以殿試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益討習國朝典章。二十二年,大學士陳於陛建議修國史,欲竑專領其事,竑遜謝,乃先撰《經籍志》,其他率無所撰,館亦竟罷。翰林教小內侍書者,眾視為具文,竑獨曰:“此曹他日在帝左右,安得忽之。”取古奄人善惡,時與論說。

皇長子出閣,竑為講官。故事,講官進講罕有問者。竑講畢,徐曰:“博學審問,功用維均,敷陳或未盡,惟殿下賜明問。”皇長子稱善,然無所質難也。一日,竑復進曰:“殿下言不易發,得毋諱其誤耶?解則有誤,問復何誤?古人不恥下問,願以為法。”皇長子復稱善,亦竟無所問。竑乃與同列謀先啟其端,適講《舜典》,竑舉“稽於眾,捨己從人”為問。皇長子曰:“稽者,考也。考集眾思,然後舍己之短,從人之長。”又一日,舉“上帝降衷,若有恆性”。皇長子曰:“此無他,即天命之謂性也。”時方十三齡,答問無滯,竑亦竭誠啟迪。嘗講次,群鳥飛鳴,皇長子仰視,竑輟講肅立。皇長子斂容聽,乃復講如初。竑嘗采古儲君事可為法戒者為《養正圖說》,擬進之。同官郭正域輩惡其不相聞,目為賈譽,竑遂止。竑既負重名,性復疏直,時事有不可,輒形之言論,政府亦惡之,張位尤甚。二十五年主順天鄉試,舉子曹蕃等九人文多險誕語,竑被劾,謫福寧州同知。歲余大計,復鐫秩,竑遂不出。

竑博極群書,自經史至稗官、雜說,無不淹貫。善為古文,典正馴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園》,竑所自號也。講學以汝芳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贄,時頗以禪學譏之。萬曆四十八年卒,年八十。熹宗時,以先朝講讀恩,復官,贈諭德,賜祭蔭子。福王時,追諡文端。子潤生,見《忠義傳》。

黃輝,字平倩,一字昭素,南充人。竑同年進士。幼穎異,父子元,官湖廣,御史屬訊疑獄,輝檢律如老吏。御史聞而異之,命負以至,授錢穀集,一覽輒記。稍長,博極群書。年十五舉鄉試第一。久之,成進士,改庶吉士。館課文字多沿襲熟爛,目為翰林體,及李攀龍、王世貞之學行,則又改而從之。輝刻意學古,一以韓、歐為師,館閣文稍變。時同館中,詩文推陶望齡,書畫推董其昌,輝詩及書與齊名。至征事,輝十得八九,竑以閎雅名,亦自遜不如也。

由編修遷右中允,充皇長子講官。時帝寵鄭貴妃,疏皇后、長子,長子生母王恭妃幾殆。輝從內豎征知其狀,謂同里給事中王德完曰:“此國家大事,旦夕不測,書之史冊,謂朝廷無人,吾輩為萬世僇矣。”德完奮然,屬輝具草上之,下獄,廷杖瀕死。輝周鏇橐饘,不避險阻,人或危之。輝曰:“吾陷人於禍,可坐視乎?”輝雅好禪學,多方外交,為言者所論。時已為庶子掌司經局,遂請告歸。已,起故官,擢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卒官。

陳仁錫,字明卿,長洲人。父允堅,進士。歷知諸暨、崇德二縣。仁錫年十九,舉萬曆二十五年鄉試。聞武進錢一本善《易》,往師之,得其指要。久不第。益究心經史之學,多所論著。天啟二年以殿試第三人授翰林編修。時第一為文震孟,亦老成宿學。海內鹹慶得人。明年丁內艱,廬墓次。服闋,起故官,尋直經筵,典誥敕。魏忠賢冒邊功,矯旨錫上公爵,給世券。仁錫當視草,持不可,其黨以威劫之,毅然曰:“世自有視草者,何必我!”忠賢聞之怒。不數日,里人孫文豸以誦《步天歌》見捕,坐妖言鍛鍊成獄,詞連仁錫及震孟,罪將不測。有密救者,得削籍歸。崇禎改元,召復故官。鏇進右中允,署國子司業事,再直經筵。以預修神、光二朝實錄,進右諭德,乞假歸。越三年,即家起南京國子祭酒,甫拜命,得疾卒。福王時,贈詹事,諡文莊。仁錫講求經濟,有志天下事,性好學,喜著書,一時館閣中博洽者鮮其儔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