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八



惠王常潤,神宗第六子。福王之藩,內廷蓄積為空。中官藉諸王冠婚,索部帑以實宮中,所需輒數十萬,珠寶稱是。戶部不能給。常潤與弟常瀛年二十,皆未選婚。其後兵事亟,始滅殺成禮。天啟七年之藩荊州。崇禎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再破夷陵、荊門,常潤走湘潭,自成入荊州據之。常潤之渡湘也,遇風於陵陽磯,宮人多漂沒,身僅以免,就吉王於長沙。十六年八月,張獻忠陷長沙,常潤走衡州,就桂王。衡州繼陷,與吉王、桂王走永州。巡按御史劉熙祚遣人護三王入廣西,以身當賊。永州陷,熙祚死之。

桂端王常瀛,神宗第七子。天啟七年之藩衡州。崇禎十六年,衡州陷,與吉、惠二王同走廣西,居梧州。

大清順治二年,大兵平江南,福王就擒。在籍尚書陳子壯等將奉常瀛監國,會唐王自立於福建,遂寢。是年,薨於蒼梧。

世子已先卒,次子安仁王由〈木愛〉亦未幾卒。次由榔,崇禎時,封永明王。

三年八月,大兵取汀州,執唐王聿鍵。於是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巡按王化澄與舊臣呂大器等共推由榔監國。母妃王氏曰:“吾兒不勝此,願更擇可者。”魁楚等意益堅,合謀迎於梧。十月十四日監國肇慶,以魁楚、大器、式耜為大學士,余授官有差。是月大兵取贛州,內侍王坤倉卒奉由榔仍走梧州,式耜等力爭,乃回肇慶。十一月,唐王弟聿釒粵自閩浮海至粵。時閩舊臣蘇觀生撤兵奔廣州,與布政使顧元鏡、總兵官林察等謀立聿釒粵,偽號紹武,與由榔相拒。是月由榔亦自立於肇慶,偽號永曆,遣兵部侍郎林佳鼎討聿釒粵。會大兵由福建取廣州,執聿釒粵,觀生自縊,祭酒梁朝鐘、太僕卿霍子衡等俱死。肇慶大震,王坤復奉由榔走梧州。

明年二月,由平樂、潯州走桂林。魁楚棄由榔,走岑溪,降於大軍。既而平樂不守,由榔大恐。會武岡總兵官劉承胤以兵至全州,王坤請赴之。式耜力諫。不聽。乃以式耜及總兵官焦璉留守桂林,封陳邦傳為思恩侯,守昭平,遂趨承胤軍中。三月封承胤安國公,錦衣指揮馬吉翔等為伯。承胤挾由榔歸武岡,改曰奉天府,政事皆決焉。

是時,長沙、衡、永皆不守,湖廣總督何騰蛟與侍郎嚴起恆走白牙市。六月,由榔遣官召騰蛟至,密使除承胤,顧承胤勢盛,騰蛟復還白牙。大兵由寶慶趨武岡,馬吉翔等挾由榔走靖州,承胤舉城降。由榔又奔柳州。道出古泥。總兵官侯性、太監龐天壽帥舟師來迎。會天雨飢餓,性供帳甚備。九月,土舍覃鳴珂作亂,大掠城中,矢及由榔舟。先是,大兵趨桂林,焦璉拒守甚力,又廣州有警,大兵東向,桂林稍安。既而湖南十三鎮將郝永忠、盧鼎等俱奔赴桂林,騰蛟亦至,與式耜議分地給諸將,使各自為守。璉已先復陽朔、平樂,陳邦傳復潯州,合兵復梧州,廣西全省略定。十二月,由榔返桂林。

五年二月,大兵至靈川,郝永忠潰於興安,奔還,挾由榔走柳州。大兵攻桂林,式耜、騰蛟拒戰。時南昌金聲桓等叛,降於由榔。八月,由榔至肇慶。六年春,大兵下湘潭,何騰蛟死。明年,由榔走梧州。是年十二月,大兵入桂林,瞿式耜及總督張同敞死焉。由榔聞報大懼,自梧州奔南寧。時孫可望已據滇、黔,受封為秦王。八年三月,遣兵來衛,殺嚴起恆等。

九年二月,可望迎由榔入安隆所,改曰安龍府。久之,日益窮促,聞李定國與可望有隙,遣使密召定國,以兵來迎。馬吉翔黨於可望,偵知之,大學士吳貞毓以下十餘人皆被殺。事詳《貞毓傳》。後二年,李定國敗於新會,將由安隆入滇。可望患之,促由榔移貴陽就己。由榔故遲行。定國至,遂奉由榔由安南衛走雲南,居可望署中,封定國晉王。可望以妻子在滇,未敢動。明年,由榔送其妻子還黔,遂舉兵與定國戰於三岔。可望將白文選單騎奔定國軍。可望敗,挈妻子赴長沙大軍前降。

十五年三月,大兵三路入雲南。定國厄雞公背,斷貴州道,別將守七星關,抵生界立營,以牽蜀師。大兵出遵義,由水西取烏撒,守將棄關走,李定國連敗於安隆,由榔走永昌。明年正月三日,大兵入雲南,由榔走騰越。定國敗於潞江,又走南甸。二十六日,抵囊木河,是為緬境。緬勒從官盡棄兵仗,始啟關,至蠻莫。二月,緬以四舟來迎,從官自覓舟,隨行者六百四十餘人,陸行者自故岷王子而下九百餘人,期會於緬甸。十八日至井亘。黔國公沐天波等謀奉由榔走戶、獵二河,不果。五月四日,緬復以舟來迎。明日,發井亘,行三日,至阿瓦。阿瓦者,緬酋所居城也。又五日至赭硜。陸行者緬人悉掠為奴,多自殺。惟岷王子八十餘人流入暹羅。緬人於赭硜置草屋居由榔,遣兵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