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一百十九 列傳第七



嘉靖中,戶部議核王府所請山場湖陂,斷自宣德以後者皆還官。詔允行。於是山東巡撫都御史邵錫奏德府莊田俱在革中,與祐榕相訐奏,錫持之益急。儀衛司軍額千七百人,逃絕者以余丁補。錫謂非制,檄濟南知府楊撫籍諸補充者勿與餉。軍校大嘩,毀府門。詔逮問長史楊穀、楊孟法,戍儀衛副薛寧及軍校陶榮。諭王守侯度,毋徇群小滋多事。議者謂錫故激致其罪,不盡祐榕過雲。此十一年八月事。至十八年,涇、徽二王復請得所革莊田,祐榕援以為請。詔仍與三湖地,使自徵其課。其年薨。孫恭王載墱嗣,萬曆二年薨。子定王翊館嗣,十六年薨。子常潔嗣,崇禎五年薨。世子由樞嗣,十二年正月,大清兵克濟南,見執。

見湜,英宗第三子。早卒。復辟後,不復追贈。

許悼王見淳,英宗第四子。景泰三年封。明年薨。禮臣請用親王禮葬。帝以王幼,殺其制。秀懷王見澍,英宗第五子。生於南宮,天順元年封。成化六年就藩汝寧。長史劉誠獻《千秋日鑒錄》,見澍朝夕誦之。就藩時,慮途中擾民,令並日行。王居隘,左右請遷文廟廣之。見澍不聽,曰:“居近學宮,時時聞糹玄頌聲,顧不美乎!”論《書》至《西伯戡黎》,長史誠主吳氏說,曰:“戡黎者,武王也。”右長史趙銳主孔氏說,曰:“實文王事。”爭之失色。見澍曰:“經義未有定論,不嫌往復。今若此,非先皇帝簡二先生意也。”成化八年薨。無子,封除。

崇簡王見澤,英宗第六子。生於南宮,天順元年封。成化十年就藩汝寧,故秀邸也。弘治八年七月,皇太后春秋高,思一見王,帝特敕召之。禮部尚書倪岳言:“數年來三王之國,道路供億,民力殫竭。今召王復來,往返勞費,兼水溢旱蝗,舟車所經,恐有他虞。親王入朝,雖有故事,自宣德來,已鮮舉行。英宗復辟,襄王奉詔來朝,雖篤敦敘之恩,實塞疑讒之隙,非故事也。”大學士徐溥亦以為言。帝重違太后意,不允。既而言官交章及之,乃已。十八年薨。子靖王祐樒嗣,正德六年薨。子恭王厚耀嗣。三王並有賢名,而靖王尤孝友。嘉靖十六年,厚耀薨。子莊王載境嗣,三十六年薨。子端王翊釒爵嗣,萬曆三十八年薨。孫由樻嗣。崇禎十五年閏十一月,李自成陷汝寧,執由樻去,偽封襄陽伯,令諭降州縣之未下者。由樻不從,殺之於泌陽城。弟河陽王由材、世子慈軍等皆遇害。

吉簡王見浚,英宗第七子。生於南宮。天順元年封,時甫二歲。成化十三年就藩長沙,刻《先聖圖》及《尚書》於嶽麓書院,以授學者。嘉靖六年薨。孫定王厚冒嗣。請湘潭商稅益邸租,不許。十八年薨。子端王載均由光化王嗣,四十年薨。子莊王翊鎮嗣,隆慶四年薨。無子,庶兄宣王翊鑾由龍陽王嗣,萬曆四十六年薨。孫由棟嗣,崇禎九年薨。子慈煃嗣。十六年,張獻忠入湖南,同惠王走衡州,隨入粵。國亡後,死於緬甸。

忻穆王見治,英宗第八子。成化二年封。未就藩,八年薨。無後。

徽莊王見沛,英宗第九子。成化二年封。十七年就藩鈞州。承奉司自置吏,左布政使徐恪革之,見沛以聞。憲宗書諭王:“置吏,非制也,恪無罪。”正德元年薨。子簡王祐檯嗣,嘉靖四年薨。子恭王厚爵嗣,二十九年薨。子浦城王載埨嗣。

初,厚爵好琴,斫琴者與知州陳吉交惡,厚爵庇之,劾吉,逮詔獄。都御史駱昂、御史王三聘白吉冤。帝怒,並逮之,昂杖死,三聘、吉俱戍邊。議者不直厚爵。時方士陶仲文有寵於世宗,厚爵厚結之。仲文具言王忠敬奉道。帝喜,封厚爵太清輔元宣化真人,予金印。及載埨嗣王,益以奉道自媚於帝,命綰其父真人印。南陽人梁高輔自言能導引服食,載埨用其術和藥,命高輔因仲文以進帝。封高輔通妙散人,載埨清微翊教輔化忠孝真人。載埨遂益恣,壞民屋,作台榭苑囿。庫官王章諫,杖殺之。嘗微服之揚州、鳳陽,為邏者所獲,羈留三月,走歸。

時高輔被上寵,不復親載埨,載埨銜之。已而為帝取藥不得,求載埨舊所蓄者,載埨不與,而與仲文。高輔大恨,乘間言載埨私往南中,與他過失。帝疑之,奪真人印。仲文知釁已成,不復敢言。三十五年有民耿安者,奏載埨奪其女,下按治。有司因發其諸不法事。獄成,降為庶人,錮高牆。時載埨居宮中,所司防守嚴,獄詞不得聞。及帝遣內臣同撫按至,始大懼。登樓,望龍亭後有紅板輿,嘆曰:“吾不能自明,徒生奚為!”遂自縊死。妃沈氏、次妃林氏爭取帛自縊。子安陽王翊錡、萬善王翊釒方並革爵,及未封子女,皆遷開封,聽周王約束,國除。景皇帝一子,懷獻太子見濟。母杭妃。始為郕王世子。英宗北狩,皇太后命立憲宗為皇太子,而以郕王監國。及郕王即位,心欲以見濟代太子,而難於發,皇后汪氏又力以為不可,遲回久之。太監王誠、舒良為帝謀,先賜大學士陳循、高穀百金,侍郎江淵、王一寧、蕭釒茲,學士商輅半之,用以緘其口,然猶未發也。會廣西土官都指揮使黃矰以私怨戕其弟思明知府〈王岡〉,滅其家,所司聞於朝。矰懼罪,急遣千戶袁洪走京師,上疏勸帝早與親信大臣密定大計,易建東宮,以一中外之心,絕覬覦之望。疏入,景帝大喜,亟下廷臣會議,且令釋矰罪,進階都督。時景泰三年四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