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三 本紀第三



冬十月己丑,頒《大誥》於天下。癸卯,召馮勝還。甲辰,詔曰:“孟子傳道,有功名教。歷年既久,子孫甚微。近有以罪輸作者,豈禮先賢之意哉。其加意詢訪,凡聖賢后裔輸作者,皆免之。”是月,楚王楨、信國公湯和討平五開蠻。十一月乙亥,蠲河南、山東、北平田租。十二月丙午,詔有司舉孝廉。癸丑,麓川平緬宣慰使思倫發反,都督馮誠敗績,千戶王升死之。

是年,高麗、琉球、安南、暹羅入貢。

十九年春正月辛酉,振大名及江浦水災。甲子,大祀天地於南郊。是月,征蠻師還。二月丙申,耕耤田,癸丑,振河南飢。

夏四月甲辰,詔贖河南饑民所鬻子女。六月甲辰,詔有司存問高年。貧民年八十以上,月給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九十以上,歲加帛一匹,絮一斤;有田產者罷給米。應天、鳳陽富民年八十以上賜爵社士,九十以上鄉士;天下富民八十以上里士,九十以上社士。皆與縣官均祀,復其家。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歲給米六石。士卒戰傷除其籍,賜復三年。將校陣亡,其子世襲加一秩。岩穴之士,以禮聘遣。丁未,振青州及鄭州飢。

秋七月癸未,詔舉經明行修練達時務之士。年六十以上者,置翰林備顧問,六十以下,於六部、布按二司用之。八月甲辰,命皇太子修泗州盱眙祖陵,葬德祖以下帝後冕服。九月庚申,屯田雲南。

冬十月,命官軍已亡子女幼或父母老者皆給全俸,著為令。十二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是月,命宋國公馮勝分兵防邊。發北平、山東、山西、河南民運糧於大寧。

是年,高麗、琉球、暹羅、占城、安南入貢。

二十年春正月癸丑,馮勝為征虜大將軍,傅友德、藍玉副之,率師征納哈出。焚錦衣衛刑具,以繫囚付刑部。甲子,大祀天地於南郊。禮成,天氣清明。侍臣進曰:“此陛下敬天之誠所致。”帝曰:“所謂敬天者,不獨嚴而有禮,當有其實。天以子民之任付於君,為君者欲求事天,必先恤民。恤民者,事天之實也。即如國家命人任守令之事,若不能福民,則是棄君之命,不敬孰大焉。”又曰:“為人君者,父天母地子民,皆職分之所當盡,祀天地,非祈福於己,實為天下蒼生也。”二月壬午,閱武。乙未,耕耤田。三月辛亥,馮勝率師出松亭關,城大寧、寬河、會州、富峪。

夏四月戊子,江夏侯周德興築福建瀕海城,練兵防倭。六月庚子,臨江侯陳鏞從征失道,戰沒。癸卯,馮勝兵逾金山。丁未,納哈出降。閏月庚申,師還次金山,都督濮英殿軍遇伏,死之。

秋八月癸酉,收馮勝將軍印,召還,藍玉攝軍事。景川侯曹震屯田雲南品甸。九月戊寅,封納哈出海西侯。癸未,置大寧都指揮使司。丁酉,安置鄭國公常茂於龍州。丁未,藍玉為征虜大將軍,延安侯唐勝宗、武定侯郭英副之,北征沙漠。是月,城西寧。

冬十月戊申,封朱壽為舳艫侯,張赫為航海侯。是月,馮勝罷歸鳳陽,奉朝請。十一月壬午,普定侯陳桓、靖寧侯葉升屯田定邊、姚安、畢節諸衛。己丑,湯和還,凡築寧海、臨山等五十九城。十二月,振登、萊飢。

是年,琉球、安南、高麗、占城、真臘、朵甘、烏斯藏入貢。

二十一年春正月辛巳,麓川蠻思倫發入寇馬龍他郎甸,都督甯正擊敗之。辛卯,大祀天地於南郊。甲午,振青州飢,逮治有司匿不以聞者。三月乙亥,賜任亨泰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丙戌,振東昌飢。甲辰,沐英討思倫發敗之。

夏四月丙辰,藍玉襲破元嗣君於捕魚兒海,獲其次子地保奴及妃主王公以下數萬人而還。五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六月甲辰,信國公湯和歸鳳陽。甲子,傅友德為征南將軍,沐英、陳桓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東川叛蠻。

秋七月戊寅,安置地保奴於琉球。八月癸丑,徙澤、潞民無業者墾河南、北田,賜鈔備農具,復三年。丁卯,藍玉師還,大賚北征將士。戊辰,封孫恪為全寧侯。是月,御製八諭飭武臣。九月丙戌,秦、晉、燕、周、楚、齊、湘、魯、潭九王來朝。癸巳,越州蠻阿資叛,沐英會傅友德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