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釋迦牟尼文佛生西方中天竺國。宗其教者,以本性為法身,德業為報身,並真身為三,其實一人耳。道家以老子為師。朱熹有曰:“玉清元始天尊既非老子法身,上清太上道君又非老子報身,設有二像,又非與老子為一。而老子又自為上清太上老君,蓋仿釋氏而又失之者也。”自今凡遇萬壽等節,不令修建吉祥齋醮,或遇喪禮,不令修建薦揚齋醮。其大興隆寺、朝天宮俱停遣官祭告。

北極中天星主紫微大帝者,北極五星在紫微垣中,正統初,建紫微殿,設像祭告。夫幽禜祭星,古禮也。今乃像之如人,稱之為帝,稽之祀典,誠無所據。

雷聲普化天尊者,道家以為總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為天尊示現之日,故歲以是日遣官詣顯靈宮致祭。夫風雲雷雨,南郊合祀,而山川壇復有秋報,則此祭亦當罷免。

祖師三天扶教輔玄大法師真君者,傳記云:“漢張道陵,善以符治病。唐天寶,宋熙寧、大觀間,累號正一靖應真君,子孫亦有封號。國朝仍襲正一嗣教真人之封。”然宋邵伯溫云:“張魯祖陵、父衡,以符法相授受,自號師君。”今歲以正月十五日為陵生日,遣官詣顯靈宮祭告,亦非祀典。

大小青龍神者,記云:“有僧名盧,寓西山。有二童子來侍。時久旱,童子入潭化二青龍,遂得雨。後賜盧號曰感應禪師,建寺設像,別設龍祠於潭上。宣德中,建大圓通寺,加二龍封號,春秋祭之。”邇者連旱,祈禱無應,不足崇奉明矣。

梓潼帝君者,記云:“神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沒,人為立廟。唐、宋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故元加號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景泰中,因京師舊廟辟而新之,歲以二月三日生辰,遣祭。”夫梓潼顯靈於蜀,廟食其地為宜。文昌六星與之無涉,宜敕罷免。其祠在天下學校者,俱令拆毀。

北極佑聖真君者,乃玄武七宿,後人以為真君,作龜蛇於其下。宋真宗避諱,改為真武。靖康初,加號佑聖助順靈應真君。圖志云:“真武為淨樂王太子,修煉武當山,功成飛升。奉上帝命鎮北方。被發跣足,建皂纛玄旗。”此道家附會之說。國朝御製碑謂,太祖平定天下,陰佑為多,當建廟南京崇祀。及太宗靖難,以神有顯相功,又於京城艮隅並武當山重建廟宇。兩京歲時朔望各遣官致祭,而武當山又專官督祀事。憲宗嘗範金為像。今請止遵洪武間例,每年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用素羞,遣太常官致祭,余皆停免。

崇恩真君、隆恩真君者,道家以崇恩姓薩名堅,西蜀人,宋徽宗時嘗從王侍宸、林靈素輩學法有驗。隆恩,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又嘗從薩傳符法。永樂中,以道士周思得能傳靈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改大德觀,封二真君。成化初改顯靈宮。每年換袍服,所費不訾。近今祈禱無應,亦當罷免。

金闕上帝、玉闕上帝者,志云:“閩縣靈濟宮祀五代時徐溫子知證、知諤。國朝御製碑謂太宗嘗弗豫,禱神輒應,因大新閩地廟宇,春秋致祭。又立廟京師,加封金闕真君、玉闕真君。正統、成化中,累加號為上帝。朔望令節俱遣官祀,及時薦新,四時換袍服。”夫神世系事跡,本非甚異,其僣號宜革正,妄費亦宜節省。神父聖帝、神母元君及金玉闕元君者,即二徐父母及其配也。宋封其父齊王為忠武真人,母田氏為仁壽仙妃,配皆為仙妃。永樂至成化間,屢加封今號,亦宜削號罷祀。

東嶽泰山之神者,泰山五嶽首,廟在泰安州山下。又每歲南郊及山川壇俱有合祭之禮。今朝陽門外有元東嶽舊廟,國朝因而不廢。夫既專祭封內,且合祭郊壇,則此廟之祭,實為煩瀆。

京師都城隍之神者,舊在順天府西南,以五月十一日為神誕辰,故是日及節令皆遣官祀。夫城隍之神,非人鬼也,安有誕辰?況南郊秋祀俱已合祭,則誕辰及節令之祀非宜,凡此俱當罷免。

議上,乃命修建齋醮,遣官祭告,並東嶽、真武、城隍廟、靈濟宮祭祀,俱仍舊。二徐真君及其父母妻革去帝號,仍舊封,冠袍等物換回焚毀,余如所議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