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三百六十三 列傳一百五十

曹振鏞 文孚 英和 王鼎 穆彰阿 潘世恩

曹振鏞,字儷笙,安徽歙縣人,尚書文埴子。乾隆四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大考三等,高宗以振鏞大臣子,才可用,特擢侍講。累遷侍讀學士。嘉慶三年,大考二等,遷少詹事。父憂歸,服闋,授通政使。歷內閣學士,工部、吏部侍郎。十一年,擢工部尚書。高宗實錄成,加太子少保。調戶部,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十八年,調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尋拜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工部,晉太子太保。二十五年,仁宗崩,樞臣撰遺詔,稱高宗誕生於避暑山莊,編修劉鳳誥知其誤,告振鏞,振鏞召對陳之,宣宗怒,譴罷樞臣。尋命振鏞為軍機大臣。宣宗治尚恭儉,振鏞小心謹慎,一守文法,最被倚任。

道光元年,晉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三年,萬壽節,幸萬壽山玉瀾堂,賜宴十五老臣,振鏞年齒居末,特命與宴繪像。四年,充上書房總師傅。六年,入直南書房。七年,回疆平,晉太子太師。八年,張格爾就擒,晉太傅,賜紫韁,圖形紫光閣,列功臣中。振鏞具疏固辭,詔凡軍機大臣別繪一圖,以遂讓功之心,而彰輔弼之效。御製贊曰:“親政之始,先進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問學淵博,獻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絲綸。”親書以賜之。十一年,以萬壽慶典賜雙眼花翎。

十五年,卒,年八十有一。自繕遺疏,附摺至十餘事。上震悼,詔曰:“大學士曹振鏞,人品端方。自授軍機大臣以來,靖恭正直,歷久不渝。凡所陳奏,務得大體。前大學士劉統勛、朱珪,於乾隆、嘉慶中蒙皇祖、皇考鑒其品節,賜諡文正。曹振鏞實心任事,外貌訥然,而獻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賴而人不知。揆諸諡法,足以當‘正’字而無媿。其予諡文正。”入祀賢良祠。擢次子恩濙四品卿。

振鏞歷事三朝,凡為學政者三,典鄉會試者各四。衡文惟遵功令,不取淹博才華之士。殿廷御試,必預校閱,嚴於疵累忌諱,遂成風氣。凡纂修會典、兩朝實錄、河工方略、明鑑、皇朝文穎、全唐文,皆為總裁。駕謁諸陵及秋獮木蘭,每命留京辦事。臨雍視學,命充直講。恩眷之隆,時無與比。數請停罷不急工程,撙節糜費。世以鹽筴起家,及改行淮北票法,舊商受損,振鏞曰:“焉有餓死之宰相家?”卒贊成,世特以稱之。

文孚,字秋潭,博爾濟吉特氏,滿洲鑲黃旗人。由監生考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嘉慶四年,從那彥成赴陝西治軍需。八年,隨扈秋獮,校射中四矢,賜花翎。十一年,以在直勤,擢四五品京堂,授內閣侍讀學士。歷鴻臚寺卿、通政司副使。命履勘綏遠城渾津、黑河鹼地改徵,及大青山牧廠餘地招墾事。十三年,予副都統銜,充西寧辦事大臣。疏言:“青海蒙、番,重利輕命。自來命盜諸案,一經罰服,怨仇消釋。若必按律懲辦,不第犯事之家讎隙相尋,被害者心反觖望,相習成風,不可化誨。溯蒙、番內附以來,雍正十一年大學士鄂爾泰等議纂番例頒行,聲明俟五年後始依內地律例辦理。乾隆年間疊經展限,茲復奉命詳議。臣以為番、民糾結滋擾,或情同叛逆,或關係邊陲大局,自應從嚴懲辦。若其自相殘殺及盜竊之案,向以罰服完結,相安巳久。必繩以內地法律,轉恐愚昧野番,群疑滋懼,非綏服邊氓之道。”疏入,下軍機大臣議行。

十六年,召回京,授鑲白旗滿洲副都統。偕內閣學士阮元勘議山西鹽務,疏請停止吉蘭泰鹽官運,改並潞商引額,以潞引之有餘,補吉課之不足,吉鹽許民撈販,限制水運至皇甫川而止,下部議行。尋授內閣學士,遷刑部侍郎。十八年,緣事降調,予二等侍衛,命赴山東治軍需。復授內閣學士,歷山海關副都統、馬蘭鎮總兵、錦州副都統。二十年,召授刑部侍郎。二十四年。命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偕侍郎帥承瀛赴山東鞫獄,並勘蘭儀決口,督濬引河。次年春,竣工,予議敘。調戶部,又調工部,擢左都御史。宣宗即位,以樞臣撰擬遺詔不慎,先後罷直,文孚獨留。道光二年,命往陝西按鞫渭南縣民柳全璧毆斃人命獄,論知縣徐潤受人囑託、疏脫正凶、事後得贓,枷號兩月,遣戍伊犁;升任西安知府鄧廷楨偏執枉縱,訊無貪酷,革職免發遣;巡撫朱勛失察,議革職,降四五品京堂。四年,仁宗實錄成,加太子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