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三百二 列傳八十九

徐本 汪由敦子承霈 來保 劉綸子躍雲 劉統勛子墉 孫鐶之

徐本,字立人,浙江錢塘人,尚書潮子。本,康熙五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雍正五年,提督貴州學政,授贊善,遷侍讀。七年,擢貴州按察使。八年,調江蘇,遷湖北布政使。十年,擢安慶巡撫。奏定比緝盜賊章程,竊案責府州,盜案責臬司。案多而未獲,巡撫親提。比立限,定勸懲。上嘉之。十一年,疏言:“雲、貴、廣西改流土司安置內地,例十人給官房五楹,地五十畝。安慶置二十一人,地遠在來安。請變價別購,俾耕以食。”又疏言:“州縣徵糧,例由府道封櫃,請改州縣自封。完糧十截串票改仍用三連由票,零戶銀以下以十錢當一分。”又疏言:“壽州濱淮,盜聚族而居,假捕魚為業,每出劫掠,已次第捕治,令漁船編甲。孫、平、焦、鄧諸姓設族正,有盜不時舉發。”皆下部議行。

召授左都御史。十二年,遷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浙江衢州民王益善邪教惑眾,命本會總督程元章按治,請改設衢州總兵、金衢嚴巡道以下官,並更定營制,下部議行。十三年五月,命同寶親王,果親王,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辦理苗疆事務。高宗即位,命在辦理軍機處行走,調刑部尚書。尋命協辦總理事務。

乾隆元年,授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充世宗實錄總裁。二年,直南書房。以協辦總理事務,予拖沙喇哈番世職。三年,授辦理軍機大臣。四年,加太子太保。七年,兼管戶部尚書。九年六月,以病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遣御前侍衛永興齎賜御用衣冠、內府文綺貂皮,上親臨其第慰問賜詩。命其子侍講學士以烜送歸里,在籍食俸。明年,上念本歸將一載,復賜詩。十二年,本卒,加少傅,發白金千治喪。浙江巡撫顧琮往祭,諡文穆。上南巡,所經郡縣遣祭舊臣,禮部奏請未及本,上特命遣祭。祀京師賢良祠。

以烜,進士,官至禮部侍郎。

汪由敦,字師茗,浙江錢塘人,原籍安徽休寧。雍正二年進士,選庶吉士。遭父喪,以篡修明史,命在館守制。喪終,三遷內閣學士,直上書房。乾隆二年,廷臣妄傳除目,為言官執奏,語連由敦,未得旨,由敦具疏辨。上詰由敦何以先知,足見有為之耳目者,其人必不謹。左授侍讀學士。累遷工部尚書,調刑部,兼署左都御史。十一年,命在軍機處行走。十四年,金川平,加太子少師。是歲命協辦大學士。由敦出大學士張廷玉門,其直軍機處,廷玉薦也。時軍機處諸大臣,鄂爾泰已卒,廷玉為班首,而訥親被上眷,日入承旨,出令由敦屬草,慮不當上意,輒令易稿,至三四不已,傅恆為不平。及訥親誅,傅恆自金川還朝,引諸大臣共承旨以為常。廷玉致仕將歸,以世宗遺詔許配享太廟,乞上一言為券,謝恩未親至。傳旨詰責,傅恆與由敦承旨,由敦免冠叩首,言廷玉蒙恩體恤,乞終始矜全,若明旨詰責,則廷玉罪無可逭。次日,廷玉早入朝,上責由敦漏言,徇師生私恩,不顧公議。解協辦大學士,並罷尚書,仍在尚書任贖罪。十五年,命復任。

上閱永定河工,令由敦同大學士傅恆、總督方觀承會勘南岸建壩,請於張仙務、雙營葺舊壩二,馬家鋪及冰窖以東增新壩亦二,如所議。四川學政朱荃以匿喪黷賄得罪,由敦所薦舉,吏議奪職。上以由敦謹慎,長於學問,命降授兵部侍郎。俄,永定河堤決,復命赴固安監塞口。有請別開新河者,由敦主仍濬舊河,亦如所議。十六年,調戶部侍郎。命同大學士高斌勘天津等處河工,請濬永定河下流,疏王慶坨引河,增鳳河堤壩,培東岸堤障東淀。十七年,授工部尚書。十九年,加太子太傅,兼刑部尚書。二十年,準噶爾平,軍機大臣得議敘。二十一年,調工部尚書。二十二年,授吏部尚書。二十三年,卒,上親臨賜奠,贈太子太師,諡文端。

由敦篤內行,記誦尤淹博,文章典重有體。內直幾三十年,以恭謹受上知。乾隆間,大臣初入直軍機處,上以日所制詩用丹筆作草,或口授令移錄,謂之“詩片”。久無誤,乃使撰擬諭旨。由敦能彊識,當上意。上出謁陵及巡幸必從,入承旨,耳受心識,出即傳寫,不遺一字。其卒也,諭稱其“老誠端恪,敏慎安詳,學問淵深,文辭雅正”,並賦詩悼之。又以由敦善書,命館臣排次上石,曰時晴齋法帖。上賦懷舊詩,列五詞臣中,稱其書比張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