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拔矢啖睛


趕。忽山後一彪軍擁出。繡不敢前追,收軍回安眾。劉表問賈詡曰:“前以精兵追退兵,而
公曰必敗;後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究竟悉如公言。何其事不同而皆驗也?願公明教
我。”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操敵手。操軍雖敗,必有勁將為後殿,以防
追兵;我兵雖銳,不能敵之也:故知必敗。夫操之急於退兵者,必因許都有事;既破我追軍
之後,必輕車速回,不復為備;我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能勝也。”劉表、張繡俱服其高
見。詡勸表回荊州,繡守襄城,以為唇齒。兩軍各散。且說曹操正行間,聞報後軍為繡所
追,急引眾將回身救應,只見繡軍已退。敗兵回告操曰:“若非山後這一路人馬阻住中路,
我等皆被擒矣。”操急問何人。那人綽槍下馬,拜見曹操,乃鎮威中郎將,江夏平春人,姓
李,名通,字文達。操問何來。通曰:“近守汝南,聞丞相與張繡、劉表戰,特來接應。”
操喜,封之為建功侯,守汝南西界,以防表、繡。李通拜謝而去。操還許都,表奏孫策有
功,封為討逆將軍,賜爵吳侯,遣使齎詔江東,諭令防剿劉表。

操回府,眾官參見畢,荀□問曰:“丞相緩行至安眾,何以知必勝賊兵?”操曰:“彼
退無歸路,必將死戰,吾緩誘之而暗圖之,是以知其必勝也。”荀□拜服。郭嘉入,操曰:
“公來何暮也?”嘉袖出一書,白操曰:“袁紹使人致書丞相,言欲出兵攻公孫瓚,特來借
糧借兵。”操曰:“吾聞紹欲圖許都,今見吾歸,又別生他議。”遂拆書觀之。見其詞意驕
慢,乃問嘉曰:“袁紹如此無狀,吾欲討之,恨力不及,如何?”嘉曰:“劉、項之不敵,
公所知也。高祖惟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擒。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
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
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用人
惟才,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
勝也;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
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
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操笑曰:“如公所言,孤何足以當之!”荀□曰:
“郭奉孝十勝十敗之說,正與愚見相合。紹兵雖眾,何足懼耶!”嘉曰:“徐州呂布,實心
腹大患。今紹北征公孫瓚,我當乘其遠出,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圖紹,乃為上計;否
則我方攻紹,布必乘虛來犯許都,為害不淺也。”操然其言,遂議東征呂布。荀□曰:“可
先使人往約劉備,待其回報,方可動兵。”操從之,一面發書與玄德,一面厚遣紹使,奏封
紹為大將軍、太尉,兼都督冀、青、幽、並四州,密書答之云:“公可討公孫瓚。吾當相
助。”紹得書大喜,便進兵攻公孫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