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戰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


水軍頭領護持趙樞密在後而來,應有軍馬,盡在幽州。宋江等接見趙樞密,參拜已罷,趙樞密道:「將軍如此勞神,國之柱石,名傳萬載。下官回朝,於天子前必當重保。」宋江答道:「無能小將,不足掛齒。上托天子洪福,下賴元帥虎威,偶成小功,非人能也!今有探細人報來就裡,聞知遼國兀顏統軍,起二十萬軍馬,傾國而來。興亡勝敗,決此一戰。持請樞相另立營寨,於十五里外屯紮,看宋江施犬馬之勞,與眾弟兄併力向前,決此一戰。」趙樞密道:「將軍善覷方便。」
宋江遂辭了趙樞密,與同盧俊義引起大兵,轉過幽州地面所屬永清縣界,把軍馬屯紮,下了營寨;聚集諸將頭領,上帳同坐,商議軍情大事。宋江道:「今次兀顏統軍親引遼兵,傾國而來,決非小可!死生勝負,在此一戰!汝等眾兄弟,皆宜努力向前,勿生退悔。但得微功,上達朝廷,天子恩賞,必當共享。」眾皆起身,都道:「兄長之命,誰敢不依!」正商議間,小校報來,有遼國使人下戰書來。宋江教喚至帳下,將書呈上。宋江拆書看了,乃是遼國兀顏統軍帳前先鋒使瓊寇二將軍,統前部兵馬,相期來日決戰。宋江就批書尾,回示來日決戰,叫與來使酒食,放回本寨。
此時秋盡冬來,軍披重鎧,馬掛皮甲,盡皆得時。次日,五更造飯,平明拔寨,盡數起行。不到四五里,宋兵果與遼兵相迎。遙望旗影里,閃出兩員先鋒旗號來。戰鼓喧天,門旗開處,那個瓊先鋒當先出馬。怎生打扮,但見:
 頭戴魚尾捲雲鑌鐵冠;披掛龍鱗傲霜嵌縫鎧;身穿石榴
 紅錦繡羅袍;腰系荔枝七寶黃金帶;足穿抹綠鷹嘴金線
 靴;腰懸鏈銀竹節熟鋼鞭。左掛硬弓,右懸長箭。馬跨
 越嶺巴山獸,槍把翻江攪海龍。
當下那個瓊妖納延,橫槍躍馬,立在陣前。宋江在門旗下看了瓊先鋒如此英雄,便問:「誰與此將交戰?」當下「九紋龍」史進提刀躍馬,出來與瓊將軍挑 。戰馬相交,軍器並舉。二將 到三十二合,史進一刀卻砍個空,吃了一驚,撥回馬望本陣便走。瓊先鋒縱馬趕來。宋兵陣上「小李廣」花榮正在宋江背後,見輸了史進,便拈起弓,搭上箭,把馬挨出陣前,覷得來馬較近,颼的只一箭,正中瓊先鋒面門,翻身落馬。史進聽得背後墜馬,霍地回身,復上一刀,結果了瓊妖納延。
那寇先鋒望見砍了瓊先鋒,怒從心起,躍馬提槍,直出陣前,高聲大罵:「賊將怎敢暗算吾兄!」當有「病尉遲」孫立飛馬直出,逕來奔寇鎮遠。軍中戰鼓喧天,耳畔喊聲不絕。那孫立的金槍,神出鬼沒。寇先鋒 不過二十餘合,勒回馬便走;不敢回陣,恐怕撞動了陣腳,繞陣東北而走。孫立正要建功,那裡肯放,縱馬趕去。寇先鋒去得遠了,孫立在馬上帶住槍,左手拈弓,右手取箭,搭上箭,拽滿弓,覷看寇先鋒後心較親,只一箭,那寇將軍聽的弓弦響,把身一倒,那枝箭卻好射到,順手只一綽,綽了那枝箭。孫立見了,暗暗地喝采。寇先鋒冷笑道:「這廝賣弄弓箭!」便把那枝箭咬在口裡,自把槍帶在了事環上,急把左手取出硬弓,右手就取那枝箭,搭上弦,扭過身來,望孫立前心窩裡一箭射來。孫立早已偷眼見了,在馬上左來右去。那枝箭到胸前,把身望後便倒,那枝箭從身上飛過去了。這馬收勒不住,只顧跑來。
 寇先鋒把弓穿在臂上扭回身,且看孫立倒在馬上。寇先鋒想道:「必是中了!」原來孫立兩腿有力,夾住寶鎧,倒在馬上,故作如此,卻不墜下馬來。寇先鋒勒轉馬,要來捉孫立。兩個馬頭,卻好相迎著,隔不的丈尺來去,孫立卻跳將起來,大喝一聲。寇先鋒吃了一驚,便回道:「你只躲得我箭,須躲不得我槍。」望孫立胸前,盡力一槍搠來,孫立挺起胸脯,受他一槍。槍尖到甲,略側一側,那槍從肋窩裡放將過去。那寇將軍卻撲入懷裡來。孫立就手提起腕上虎眼鋼鞭,向那寇先鋒腦袋上飛將下來,削去了半個天靈骨。那寇將軍做了半世番官,死於孫立之手,屍骸落於馬前。孫立提槍回來陣前。宋江大縱三軍,掩過對陣來。遼兵無主,東西亂竄,各自逃生。
宋江正趕之間,聽的前面連珠炮響,宋江便教水軍頭領,先引一枝軍卒人馬,把住水口。差花榮,秦明,呂方,郭盛騎馬上山頂望時,只見垓垓攘攘,番軍人馬,蓋地而來。正是鳴□如雷奔盧騎,揚塵若霧涌胡兵。畢竟來的番軍是何處人馬,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