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一百九十一 志第一百四十四



鄜延路:軍、城、堡、砦十,蕃兵一萬四千五百九十五,官馬二千三百八十二,強人六千五百四十八,壯馬八百十。(永平砦,東路都巡檢所領八族,兵一千七百五十四、馬四百九。 青澗城,二族,兵四千五百十、馬七百三十四。隴安砦,鬼魁等九族,兵五百九十九、馬一百二十九。 西路德靖砦,同都巡檢所領揭家等八族,兵一千一百一十四、馬一百五十。 安定堡,東路都巡檢所領十六族,兵一千九百八十九、馬四百六十。 保全軍,兩族,兵三百六十一、馬五十。 德靖砦,西路同都巡檢所領二十族,兵七千八百五、馬八百七十七。又小胡等十九族,兵六千九百五十六、馬七百二十五。 保全軍,北都巡檢所領厥七等九族,兵一千四百四十一、馬一百六十七。 園林堡,兩族,兵八百二十二、馬九十三。 肅戎軍,卞移等八族,兵七百四十八、馬一百二十三。)

涇原路:鎮、砦、城、堡二十一,強人一萬二千四百六十六,壯馬四千五百八十六,為一百十甲,總五百五隊。(新城鎮,四族,總兵馬三百四十一,為十六隊。 截原砦,六族,總兵馬五百九十六,為六甲二十隊。 平安砦,十一族,總兵馬二千三百八十四,為十甲四十六隊。 開邊砦,十八族,總兵馬一千二百五十四,為九甲四十四隊。 新門砦,十二族,總兵馬一千七十三,為三甲二十八隊。 西壕砦,三族,總兵馬四百五十四,為四甲二十隊。柳泉鎮,十二族,總兵馬九百八十六,為七甲三十一隊。 綏寧、海寧砦,四族,總兵馬七百八十八,為四十甲三十二隊。 靖安砦,四族,總兵馬一千九百八十二,為四甲五十九隊。 瓦亭砦,四族,總兵馬五百九十一,為四甲十九隊。 安國鎮,五族,總兵馬六百三十四,為五甲二十二隊。 耀武鎮,一族,總兵馬三十二,為一隊。新砦,兩族,總兵馬一百九。 東山砦,四族,總兵馬二百二,為四甲九隊。彭陽城,三族,總兵馬一百八十四,為六甲十二隊。 德順軍,強人三千六百七十六,壯馬二千四百八十五,為三十六甲一百三十五隊。本軍二十一族,總兵馬二千五百二,為三十六隊。 隆德砦,七族,總兵馬二百五十六,為一十七甲十九隊。 靜邊砦,二十四族,總兵馬一千八百七,為三十六隊。 水洛城,十九族,總兵馬一千三百五十四,為十九甲三十八隊。 通邊砦,五族,總兵馬一百七十六,為三隊。)

環慶路:鎮、砦二十八,強人三萬一千七百二十三,壯馬三千四百九十五,總一千一百八十二隊。(安塞砦,四族,強人三百五十一,壯馬三十,為十六隊。洪德砦,二族,強人二百七十三,壯馬五十三,為十隊。 肅遠砦,三族,強人一千五百五十九,壯馬二百六十三,為六十隊。 烏侖砦,一族,強人六百八十四,壯馬一百一十八,為二十六隊。 永和砦,旁家一族計六標,強人一千二百五十五,壯馬二百二,為四十四隊。 平遠砦,六族,強人五百四十,壯馬八十七,為二十七隊。 安遠砦,六族,強人七百四十八,壯馬一百一十六,為三十隊。 合道鎮,十四族,強人一千五百六十五,壯馬一百八十三,為五十七隊。木波鎮,十四族,強人二千一百六十九,壯馬一百九十五,為六十一隊。 石昌鎮,二族,強人四百六十二,壯馬三十四,為十七隊。 馬領鎮,四族,強人一千一十六,壯馬八十,為二十四隊。 團堡砦,二族,強人一千二十二,壯馬一百十一,為二十四隊。 荔原堡,十三族,強人二千二百二十一,壯馬三百九十四,為八十二隊。 大順城,二十三族,強人三千四百九十一,壯馬三百十四,為一百四十一隊。 柔遠砦,十二族,強人三千三百八十一,壯馬一千,為九十隊。 東谷砦,十六族,強人四百五十九,壯馬五十六,為十四隊。 西谷砦,十族,強人一千七百九十四,壯馬一百四十,為六十五隊。 淮安鎮,二十七族,強人四千三百六十八,壯馬三百二十一,為一百七十隊。 平戎鎮,八族,強人一千八十五,壯馬一百七十一,為四十一隊。 五交鎮,十族,強人一千一百七,壯馬七十三,為四十九隊。 合水鎮,四族,強人六百三十一,壯馬九十五,為二十四隊。 鳳川鎮,二十三族,強人八百七十五,壯馬一百四十三,為二十隊。華池鎮,三族,強人二百六十二,壯馬三十八,為十二隊。 業樂鎮,十七族,強人一千一百七十二,壯馬六十四,為四十六隊。 府城砦,一族,強人二百三十三,壯馬五,為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