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



天禧四年,帝久疾居宮中,事多決於後。宰相上寇準密議奏請皇太子監國,以謀泄罷相,用丁謂代之。既而,入內都知周懷政謀廢后殺謂,復用準以輔太子。客省使楊崇勛、內殿承制楊懷吉詣謂告,謂夜乘犢車,挾崇勛、懷吉造樞密使曹利用謀。明日,誅懷政,貶準衡州司馬。於是詔皇太子開資善堂,引大臣決天下事,後裁製於內。

真宗崩,遺詔尊后為皇太后,軍國重事,權取處分。謂等請太后御別殿,太后遣張景宗、雷允恭諭曰:"皇帝視事,當朝夕在側,何須別御一殿?"於是請帝與太后五日一御承明殿,帝位左,太后位右,垂簾決事。議已定,太后忽出手書,第欲禁中閱章奏,遇大事即召對輔臣。其謀出於丁謂,非太后意也。謂既貶,馮拯等三上奏,請如初議。帝亦以為言,於是始同御承明殿。百官表賀,太后哀慟。有司請制令稱"吾",以生日為長寧節,出入御大安輦,鳴鞭侍衛如乘輿。令天下避太后父諱。群臣上尊號曰應元崇德仁壽慈聖太后,御文德殿受冊。

天聖五年正旦,太后御會慶殿。群臣及契丹使者班廷中,帝再拜跪上壽。是歲郊祀前,出手書諭百官,毋請加尊號。禮成,帝率百官恭謝如元日。七年冬至,天子又率百官上壽,范仲淹力言其非,不聽。九月,詔長寧節百官賜衣,天下賜宴,皆如乾元節。

明道元年冬至,復御文德殿。有司陳黃麾仗,設宮架、登歌、二舞。明年,帝親耕籍田,太后亦謁太廟,乘玉輅,服禕衣、九龍花釵冠,齋於廟。質明,服袞衣,十章,減宗彝、藻,去劍,冠儀天,前後垂珠翠十旒。薦獻七室,皇太妃亞獻,皇后終獻。加上尊號曰應天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太后。

是歲崩,年六十五。謚曰章獻明肅,葬於永定陵之西北。舊制皇后皆二謚,稱制,加四謚自後始。追贈三世皆至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父封魏王。

初,仁宗即位尚少,太后稱制,雖政出宮闈,而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習亦少所假借,宮掖間未嘗妄改作。內外賜與有節,柴氏、李氏二公主入見,猶服髲鬀。太后曰:"姑老矣。"命左右賜以珠璣帕首。時潤王元份婦安國夫人李氏老,發且落,見太后,亦請帕首。太后曰:"大長公主,太宗皇帝女,先帝諸妹也;若趙家老婦,寧可比耶?"舊賜大臣茶,有龍鳳飾,太后曰:"此豈人臣可得?"命有司別制入香京挺以賜之。賜族人御食,必易以釦器,曰:"尚方器勿使入吾家也。"常服絁繻練裙,侍者見仁宗左右簪珥珍麗,欲效之。太后戒曰:"彼皇帝嬪御飾也,汝安得學。"

先是,小臣方仲弓上書,請依武后故事,立劉氏廟,而程琳亦獻《武后臨朝圖》,後擲其書於地曰:"吾不作此負祖宗事。"有漕臣劉綽者,自京西還,言在庾有出剩糧千餘斛,乞付三司。後問曰:"卿識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乎?此四人豈因獻羨餘進哉!"

後稱制凡十一年,自仁宗即位,乃諭輔臣曰:"皇帝聽斷之暇,宣詔名儒講習經史,以輔其德。"於是設幄崇政殿之西廡,而日命近臣侍講讀。

丁謂、曹利用既以侮權貶竄,而天下惕然畏之。晚稍進外家,任內宮羅崇勛、江德明等訪外事,崇勛等以此勢傾中外。兄子從德死,姻戚、門人、廝役拜官者數十人。御史曹脩古、楊偕、郭勸、段少連論奏,太后悉逐之。

太后保護帝既盡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備。上春秋長,猶不知為宸妃所出,終太后之世無毫髮間隙焉。及不豫,帝為大赦,悉召天下醫者馳傳詣京師。諸嘗為太后謫者皆內徙,死者復其宮。其後言者多追詆太后時事,范仲淹以為言,上曰:"此朕所不忍聞也。"下詔戒中外毋輒言。

於是泰寧軍節度使錢惟演請以章獻、章懿與章穆並祔真宗室。詔三省與禮院議,皆以謂章穆皇后位崇中壺,已祔真宗廟室,自協一帝一後之文;章獻明肅處坤元之尊,章懿感日符之貴,功德莫與為比,謂宜崇建新廟,同殿異室,歲時薦饗,一用太廟之儀,仍別立廟名,以崇世享。翰林學士馮元等請以奉慈為名,詔依。慶曆五年,禮院言章獻、章懿二後,請遵國朝懿德、明德、元德三後同祔太宗廟室故事,遷祔真宗廟。詔兩制議,翰林學士王堯臣等議,請遷二後祔,序於章穆之次,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