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一百一十八 志第七十一



大中祥符五年,復命翰林學士李宗諤等詳定儀制:文武百官遇宰相、樞密使、參知政事,並避。起居郎以下遇給、舍以上,斂馬。御史大夫遇東宮三師、尚書丞郎、兩省侍郎,分路而行。中丞遇三師、三少、太常卿、金吾上將軍,並分路而行。知雜御史遇尚書侍郎、諸司三品、金吾大將軍、統軍、諸衛上將軍,分路而行。三院同行如知雜例,不同行,遇左右丞則避。尚書丞郎、郎中、員外遇三師、三公、尚書令,則避。郎中、員外遇丞郎,則避。太常博士以下朝官遇本司長官、三師、三公、僕射、尚書丞郎、大夫、中丞、知雜御史,並避,權知判者不避,遇兩省給舍以上,斂馬。京官遇丞郎、給舍、大卿監、祭酒以上及本寺少監卿、司業,並避。諸軍衛大將軍以下遇上將軍、統軍,亦避。詹事遇上台官,如卿監之例。庶子、少詹事至太子仆遇東宮三師、三少,並避;遇上台官,如少卿監例。中允以下遇東宮三師、三少,並避;遇賓客、詹事,斂馬;遇上台官,如太常博士例。應合避尚書者,並避三司使。其權知開封府如本官品避。其台省官雖不合避,而職在統臨者,並避。武班、內職並依此品。

大觀二年,定王、嘉王府侍講沈錫等奏:"二王出就外學,其初見及侍王禮儀、講說疏數之節,請如故事。"手詔:"按祥符故事,記室翊善見諸王,皆下拜。真宗特以張士遜為王友,命王答拜,以示賓禮。今講讀輔翊之官,職在訓道,亦王友傅也,可如例,令王答拜。"群臣赴台參、謝、辭者(新授、加恩、出使者),尚書侍郎則三院御史各一員、中丞、大夫皆對拜(三院仍班迎,不坐班即不赴)。節度使、賓客、太常宗正卿則御史一員、中丞、大夫皆對拜。兩使留後至刺史、秘書監至五官正、上將軍至郎將、四廂都指揮使及內職軍校遙郡以上、樞密都承旨及內職帶正員官者、四赤縣令、三京司錄、節度行軍至團練副使、幕職官任憲銜者,皆御史一員對拜,中丞、大夫對揖(亦令揖訖進言,得參風憲,再揖而退)。若曾任中書、門下及左右丞皆不赴。加階勛、食邑、章服,館閣三司、開封府職事及內職轉使額、軍額,亦不赴台謝。僕射過正衙日,台官大夫以下與百官,並詣幕次致賀(文官一品、二品曾任中書、樞密院者不赴)。大夫、中丞則郎中、少卿監、大將軍以下亦然(本官約止則不赴,僕射赴上都省者罷此儀)。

《宋史》 元·脫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