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



德欽字丕從。淳化元年,授右屯衛將軍,四遷右羽林將軍。景德元年六月卒,年三十一。贈雲州觀察使,追封雲中侯。子承遵,西京作坊使。

德潤字溫玉,頗好學,善為詩。淳化元年,始授右領軍衛將軍,四遷右羽林將軍。鹹平六年二月卒,年三十九。贈應州觀察使,追封金城侯。

德文字子矼,淳化初,授右監門衛將軍,累遷滑州觀察使、馮翊郡公。少好學,凡經史百家,手自抄撮,工為辭章。真宗以其刻勵如諸生,嘗因進見,戲呼之日"五秀才",宮中由是悉稱之。德文本廷美第八子,其兄三人早卒,故德文於次為第五也。帝封泰山、祀汾陰、幸亳,德文必奏賦頌。帝每賜詩,輒令屬和。數言願得名士為師友,特命翰林學士楊億與之游。億卒,為詩十章悼之。天聖中,遷橫海軍節度觀察留後,拜昭武軍節度使,易感德、武勝二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仁宗嘗稱為"五相公"而不名。慶曆四年,宗室王者四人,以德文屬尊且賢,方漢東平王蒼,進封東平郡王,加兼侍中。德文雖老,嗜學不倦。晚被足疾,不能朝。六年,薨,年七十二。初得疾,仁宗臨視,親調藥飲之。及訃聞,復臨哭,贈太尉、中收令、申王,謚恭裕。子六人,承顯,以王后襲封康國公,官至昭化軍節度使。薨,年七十四,贈太尉、樂平郡王。

德願字公謹,淳化元年,授右千牛衛大將軍,三進秩為左武衛大將軍。鹹平二年閏三月卒,年二十四。贈涼州觀察使,追封姑臧侯。

德存字安世,九歲授右千牛衛將軍,歷監門,至驍衛。從祠泰山,領獎州刺史。祀汾陰,以恩遷右羽林將軍。大中祥符四年六月卒,年三十。贈洮州觀察使,追封洮陽侯。子承衍,禮賓副使。

太祖四子:長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次秦康惠王德芳。德秀、德林皆早亡,徽宗時,追賜名及王封。

燕懿王德昭字日新,母賀皇后。乾德二年出閣。故事,皇子出閣即封王。太祖以德昭沖年,欲其由漸而進,授貴州防禦御。開寶六年,授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終太祖之世,竟不封以王爵。太宗太平興國元年,改京兆尹,移鎮永興,兼侍中,始封武功郡王。詔與齊王廷美自今朝會宜班宰相之上。三年二月,娶太子太傅王溥女,封韓國夫人。是冬郊祀,加檢校太尉。

四年,從征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德昭以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上聞驚悔,往抱其屍,大哭曰:"痴兒何至此邪!"贈中書令,追封魏王,賜謚,後改吳王,又改越王。德昭喜慍不形於色。真宗即位,贈太傅。乾興初,加贈太師。子五人: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

慶曆四年,詔封十王之後,以惟忠子從藹襲封潁國公,而惟吉子守巽以冀王后最長,與從藹同封。守巽官至和州防禦使,贈武成軍節度使、楚國公。從藹至齊州防禦使,贈武勝軍節度觀察留後、韓國公。守巽、從藹卒,以惟忠子從信襲封榮國公,官至雄州防禦使,贈保寧軍節度使、楚國公。從信卒,以惟忠之孫、從恪子世規襲封崇國公,官至右龍武大將軍、沂州防禦使以卒。守巽子世清,累官茂州防禦使。以本宮之長,得封申國公。熙寧中,坐上書請襲曾祖越懿王封不當,奪一官。既而議者是其說,乃遷越州觀察使,襲封越國公,進會稽郡王,至保信軍留後。愛諸弟,作棣萼會於邸中。會元豐升祔四後,受命告廟,方屬疾,自力就事,未幾薨。贈安化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虢王,謚恭安。子令廓嗣,元符三年,改今封。

先是,熙寧中,詔封楚康惠王之孫從式為安定郡王,奉太祖祀。及從式薨,乃以懿王曾孫世準襲封安定郡王。世準,從藹子也。為人內恕外嚴,無綺羅金玉之好,凡天子郊廟,必從祀。由金州觀察使拜保靜軍節度使。薨年六十八,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成王。世開襲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