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九



三年,就拜棣州防禦使。徙知邢州,改澶州。在郡頗峻刑罰,每捶人,令緩施其杖,移晷方畢。五年,以疾求歸京師。未幾卒,年五十八。子元孫。

保興世豪貴,累財鉅萬,悉為季弟保從之子所廢。

保吉字祐之,初以蔭補天平軍衙內都指揮使。開寶四年,召見,賜襲衣、玉帶、金鞍勒馬。選尚太祖第二女延慶公主,拜左衛將軍、駙馬都尉,俄領愛州刺史。太平興國初,遷本州防禦使。五年,坐遣親吏市竹木秦、隴間,矯制度關,為王仁贍所發,罰一季奉。七年,改朔州觀察使。守信卒,起復,為威塞軍節度。雍熙三年,出知河陽。四年,召入,復命知大名府兼兵馬都部署,連改橫海、安國二鎮節度。

真宗即位,加檢校太尉、保平軍節度。車駕北巡,命為河北諸路行營都部署,屯定州。景德初,改武寧軍節度、同平章事。冬,幸澶淵,命民李繼隆分為駕前東西面都排陣使,軍於北門外。遼騎數萬驟至城下,保吉不介馬而馳當其鋒,遼人引去。俄而請盟,錫宴射於行宮後苑。帝謂繼隆等曰:"自古北邊為患,今其畏威服義,息戰安民,卿等力也。"保吉進曰:"臣受命御患,上稟成算。至於布列行陣,指授方略,皆出於繼隆。"繼隆曰:"宣力用心,躬率將士,臣不及保吉。"帝曰:"卿等協和,共致太平,軍旅之事,朕復何憂。"歡甚,賜以襲衣、金帶、鞍勒馬。

二年,改鎮安軍節度。未幾,自治所來朝,願奉朝請,從之。四年,部民上治狀,乞還鎮所,詔獎諭之,仍從其請。大中祥符初,從東封,攝司徒,封祀壇奉俎,加檢校太師還鎮。冬,公主疾,詔歸視,主薨。明年,保吉卒,年五十七,贈中書令,謚莊武。

保吉姿貌環碩,頗有武乾。累世將相,家多財,所在有邸舍、別墅,雖饌品亦飾以彩繢。好治生射利,性尤驕倨,所至峻暴好殺,待屬吏不以禮。鎮大名也,葉齊、查道皆知名士,嘗械以運糧。初,程能為京西轉運,保吉托治其私負,能不從。至是,其子宿為屬邑吏,將辱之,會有辟召乃止。又染家貸錢,息不盡入,質其女,其父抗訴,真宗亟命遣還。嘗有僕侵盜私積,不時求對,懇請配隸,帝曰:"是有常法,不可。"保吉請不已,帝戒勖之。

善弋獵,畜鷙禽獸數百,令官健羅鳥雀飼之,人有規勸者輒怒之。在陳州,盛飾廨舍以迓貴主。因完葺城壘,疏牖於上,以瞰衢路,如箭窗狀。未嘗上聞,賓佐諫之不聽,頗涉眾議。初,守信鎮陳,五十七年卒,及保吉繼是鎮,壽亦止是,談者異之。

保吉子貽孫,任崇儀使、帶御器械,坐事免官。孝孫,西京左藏庫使。

元孫字善良,始名慶孫,避章獻太后祖諱易之。以守信蔭為東頭供奉官、閣門祗候,累遷如京副使。

仁宗即位,改文思副使、勾當法酒庫。吏盜酒,坐失察,追二官,復如京副使。為澶州巡檢,徙知莫州,有治跡,以禮賓使再任。又徙保州,領廉州刺史,兼廣信、安肅軍緣邊都巡檢。時開屯田,鑿塘水,有訟元孫擅污民田者,遣官按視,訟者以誣服,即賜白金五百兩,詔褒諭之。再遷西上閣門使、並代州兵馬鈐轄,歷侍衛親軍步軍殿前都虞候、鄜延副都總管、緣邊安撫使,遷邕州觀察使。

康定初,夏人寇延州,元孫與戰於三川口,軍敗見執。傳者以為已死,贈忠正軍節度使兼太傅,錄其子孫七人。及元昊納款,縱元孫歸。諫官御史奏:元孫軍敗不死,辱國,請斬塞下。賈昌朝獨言曰:"在春秋昌,晉獲楚將谷臣,楚獲晉將知罃,亦還其國不誅。"因入對,探袖出《魏志于禁傳》以奏曰:"前代將臣敗覆而還,多不加罪。"帝乃貸元孫,安置全州。以升祔赦,內徙襄州。侍御史劉湜言:"元孫失軍辱命,朝廷貸而不誅,若例從量移,無以勸用命之士。"元孫遂不徙。從徙許州,還京師卒。

王審琦字仲寶,其先遼西人,後徙家洛陽。漢乾祐初,隸周祖帳下,性純謹,甚親任之。從平李守貞,以功署廳直左番副將。廣順中,歷東西班行首、內殿直都知、鐵騎指揮使,從世宗征劉崇,力戰有功,遷東西班都虞候,改鐵騎都虞候,轉本軍右第二軍都校。世宗召禁軍諸校宴射苑中,審琦連中的,世宗嘉之,賞齎有加。俄領勤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