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保州,下,軍事。本莫州清苑縣。建隆初,置保塞軍。太平興國六年,建為州,政和三年,賜郡名曰清苑。崇寧戶二萬七千四百五十六,口二十三萬二百三十四。貢絹。縣一:保塞。(望,太平興國六年,析易州滿城之南境入焉。)

安肅軍,同下州。本易州遂城縣。太平興國六年,建為靜戎軍,析易州遂城三鄉置靜戎縣隸焉。景德元年並縣,改安肅軍。宣和七年,廢軍為安肅縣。知縣事仍兼軍使,尋依舊。崇寧戶七千一百九十七,口一萬四千七百五十一。貢素絁。縣一:安肅。(中。)

永寧軍,同下州。雍熙四年,以定州博野縣建寧邊軍。景德元年,改永寧軍。宣和七年,廢為博野縣,知縣事仍兼軍使,尋依舊。縣一:博野。(望。)

廣信軍,同下州。太平興國六年,改易州遂城縣為威勇軍。景德元年,改廣信軍。崇寧戶四千四百四十五,口八千七百三十八。貢r、栗。縣一:遂城。(中。)

順安軍,同下州。本瀛州高陽關砦。太平興國七年,置唐興砦。淳化三年,建為順安軍。至道三年,以瀛州高陽來屬。熙寧六年,省高陽縣為鎮。十年,復為縣。崇寧戶八千六百五,口一萬六千五百七十八。貢絹。縣一:高陽。(中。)

河北路,蓋《禹貢》兗、冀、青三州之域,而冀、兗為多。當畢、昴、室、東壁、尾、箕之分。南濱大河,北際幽、朔,東瀕海岱,西壓上黨。繭絲、織紝之所出。人性質厚少文,多專經術,大率氣勇尚義,號為強忮。土平而近邊,習尚戰鬥。有河漕以實邊用,商賈貿遷,芻粟峙積。宋初募置鄉義,大修戰備,為三關,置方田以資軍廩。契丹數來侵擾,人多去本,及薦修戎好,益開互市,而流庸復來歸矣。大名、澶淵、安陽、臨洺、汲郡之地,頗雜斥鹵,宜於畜牧。浮陽際海,多鬻鹽之利。其控帶北地,鎮、魏、中山皆為雄鎮雲。

河東路。府三:太原,隆德,平陽。州十四:絳,澤,代,忻,汾,遼,憲,嵐,石,隰,慈,麟,府,豐。軍八:慶祚,威勝,平定,岢嵐,寧化,火山,保德,晉寧。縣八十一。

太原府,太原郡,河東節度。太平興國四年,平劉繼元,降為緊州,軍事,毀其城,移治於榆次縣。又廢太原縣,以平定、樂平二縣屬平定軍,交城屬大通監。七年,移治唐明監。舊領河東路經略安撫使。元豐為次府,大觀元年升大都督府。崇寧戶一十五萬五千二百六十三,口一百二十四萬一千七百六十八。貢大銅鑒、甘草、人參、礬石。縣十:陽曲,(次赤。有百井、陽興二砦。)太谷,(次畿。)榆次(,次畿。)壽陽,(次畿。)盂,(次畿。)交城。(次畿。寶元二年,自大通監來隸。)文水,(次畿。)祁,(次畿。)清源,(次畿。)平晉。(中。熙寧三年,廢入陽曲。政和五年復。)監二:大通,永利。

隆德府,大都督府,上黨郡,昭義軍節度。太平興國初,改昭德。舊領河東路兵馬鈐轄,兼提舉澤晉絳州、威勝軍屯駐泊本城兵馬巡檢事。本潞州。建中靖國元年,改為軍。崇寧三年,升為府,仍還昭德舊節。崇寧戶五萬二千九百九十七,口一十三萬三千一百四十六。貢人參、蜜、墨。縣八:上黨,(望。)屯留,(上。)襄垣,(上。)潞城,(上。)壺關,(中。)長子,(中。)涉,(中。)黎城。(中。天聖三年,徙治涉之東南白馬驛。熙寧五年,省入潞城縣。元祐元年復。)

平陽府,望,平陽郡,建雄軍節度。本晉州,政和六年,升為府。崇寧戶七萬五千九百八,口一十八萬五千二百五十四。貢蜜、蠟燭。縣十:臨汾,(望。)洪洞,(緊。)襄陵,(緊。熙寧五年,廢慈州鄉寧縣分隸焉。有雕掌、豹尾二砦。)神山,(上。有韓買、安國、史壁、疊頭等堡。)趙城,(上。熙寧五年,省為鎮隸洪洞。元豐三年復為縣。)汾西,(中。有厚裔、青岸、石橋、青山、邊柏五砦。)霍邑,(中。)冀氏,(中。有府城、永興二砦,陶川、白練、當谷、橫嶺四堡。)岳陽,(中下。)和川。(中下。太平興國六年,廢沁州,以縣來屬。熙寧五年,省為鎮入冀氏。元祐元年復為縣。)務二:煉礬、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