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三年春正月己未,迅雷。巴州捷至。庚申,城均州龍山。起居郎牟子才上疏言:"元夜張燈侈靡,倡優下賤,奇技獻笑,媟汙清禁,上累聖德。今因震霆示威,臣願聖明覺悟,天意可回。"帝納其言。壬戌,詔宗正寺所擬宗子名,以用、宜、季、次、紹五字,續大、由、友、嗣、甫之下。

二月乙亥,詔右千牛衛上將軍乃猷授蘄州防禦使,奉沂靖惠王祠事。兼給事中王野言:"國家與大元本無深仇,而兵連禍結,皆原於入洛之帥輕啟兵端。二三狂妄如趙楷、全子才、劉子澄輩,輕而無謀,遂致只輪不返。全子才誕妄慘毒,今乃援劉子澄例自陳改正,乞寢二人之命,罷其祠祿,以為喪師誤國之戒。"從之。己卯,復廣陵堡城,賈似道以圖來上。壬午,詔發緡錢二百萬給四川調度。乙酉,詔以告身、祠牒、新會、香、鹽,命臨安府守臣馬光祖收換兩界舊敝會子。

三月己酉,詔沿邊耕屯,課入登羨,管屯田官推賞,荊襄、兩淮及山砦如之。庚戌,邵武寇平。癸丑,詔自實法宜寬期限,監司、守臣其嚴戢吏奸,毋煩擾民。以吳淵為觀文殿學士、京湖制置使、知江陵府。己未,雨土。

夏四月乙酉,以江萬里知福州、福建安撫使。

五月,久雨。丁未,以監司、州郡辟書冗濫,詔申嚴禁止。己酉,李性傳薨。辛酉,太陰入畢。嘉定大雨、雹,與敘南同日地震。浙西大水。

六月辛未,大風。甲戌,太陰入氐。甲戌,李全子松壽葺舊海城,窺海道,賈似道調兵敗之,敕書獎諭,趣上立功等第、姓名推賞。戊子,洪天錫劾內官盧允叔、董宋臣,疏不報,竟去,詔遷太常少卿。辛卯,王野以御史胡大昌言罷給事中,依舊端明殿學士、提舉洞霄宮。

秋七月辛丑,太陰入氐。癸丑,以呂文德知鄂州,節制鼎、澧、辰、沅、靖五州。丙辰,謝方叔、徐清叟以御史朱應元言罷。辛酉,有流星大如太白。詔三省樞府機政,令董槐、程元鳳輪日判事取旨。壬戌,以謝方叔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八月乙丑朔,以董槐為右丞相兼樞密使,程元鳳簽書樞密院事、權參知政事,蔡抗為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徐清叟資政殿學士、提舉玉隆萬壽宮、任便居住。丁卯,歲星、熒惑在柳。己巳,太陰在氐。馬光祖兼節制和州、無為、安慶三郡屯田使。丙子,鄭性之薨。庚寅,福建安撫江萬里以台臣李衢言罷新命、提舉武夷山沖佑觀。辛卯,應吏磙啊

九月甲午朔,雷。丙午,以徐清叟為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丙辰,陳顯伯兼資善堂翊善,皮龍榮兼資善堂贊讀。壬戌,權中書舍人陳大方言:"劉子澄端平入洛之師,賈勇贊決,北兵方入唐州界,子澄巳率先遁逃,一敗塗地,二十年來,為國家患者,皆原於此,宜投之四裔。"詔罷子澄祠祿。

冬十月甲戌,太白晝見。丁丑,有流星出自畢。

十一月丁巳,熒惑犯太微垣上相星。十二月乙丑,嗣濮王善奐薨。丙子,少傅、節度使與歡薨,贈少師,追封奉化郡王。

四年春正月乙未,詔謝方叔奪職罷祠,謝修削三秩勒停。乙巳,太陰犯歲星。己酉,太陰犯熒惑。辛亥,以吳淵為京湖制置使兼夔路策應使,軍馬急切,便宜行事。庚申,蜀閫奏捷。辛酉,詔史嵩之觀文殿大學士,依前金紫光祿大夫、永國公致仕。

二月戊辰,雨雹。丙子,詔襲封衍聖公孫孔洙添差通判吉州,不厘務。

三月壬寅,以少師、嗣榮王與芮為太傅。乙卯,日暈周匝。丙辰,帝制《字民訓》賜改秩親民官。

夏四月庚午,月暈周匝。癸未,以程元鳳參知政事;蔡抗同知樞密院事;賈似道參知政事,職任依舊;李曾伯資政殿大學士、福建安撫使;吳淵進二秩,職任依舊;吳潛沿海制置使、判慶元府;馬光祖煥章閣直學士,職任依舊。

五月甲午,孫夢觀兼資善堂贊讀,章鑒兼資善堂直講。先聖五十代孫孔元龍賜迪功郎,授初品官。甲辰,羅氏鬼國遣報思、播言:大元兵屯大理國,取道西南,將大入邊。詔以銀萬兩,使思、播結約羅鬼為援。徐清叟奪資政殿大學士、罷祠祿,王野奪端明殿學士罷祠,仍褫執政恩數。丁未,太白晝見。詔申嚴老鼠隘防戍。襄、樊閫臣奏捷。甲寅,賜禮部進士文天祥以下六百一人及第、出身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