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夏四月乙卯,復置諸王宮大、國小教授。乙丑,命任子簾試於御史台。戊辰,金人渡淮而北,李全遣兵追擊,敗之。

五月甲申朔,日有食之。壬辰,史彌遠等上《孝宗寶訓》、《皇帝會要》。丙申,西川地震。乙巳,頒《慶元寬恤詔令》。

六月甲寅朔,初置沿江制置副使司於鄂州。丙寅,詔以侄福州觀察使貴和為皇子,更名竑,進封祁國公。丁卯,以立皇子告於天地、宗廟、社稷。乙亥,以太祖十世孫與莒補秉義郎。丙子,減京畿囚罪一等,釋杖以下。辛巳,大風。

秋七月辛丑,以趙方為京湖制置大使,賈涉為淮東制置使兼京東、河北路節制使。丁未,修《光宗寶訓》。

八月乙卯,賜史彌遠家廟。任希夷罷。壬戌,以兵部尚書宣繒同知樞密院事,給事中俞應符簽書樞密院事。甲子,以秉義郎與莒為右監門衛大將軍,賜名貴誠。乙丑,追封史浩為越王,改謚忠定,配享孝宗廟庭。戊寅,以侄右監門衛大將軍貴誠為果州團練使。

九月癸未,立貴誠為沂靖惠王后。己丑,朝獻於景靈宮。庚寅,朝饗於太廟。辛卯,合祭天地於明堂,大赦。

冬十月癸丑,京東、河北節制司言復滄州,詔以趙澤為河北東路鈐轄、知州事。甲寅,復以齊州為濟南府,兗州為襲慶府。丙寅,夏人復以書來四川趣會兵。庚午,雷。

十一月己亥,安丙薨。是月,京東安撫張林叛。十二月庚申,鄭昭先罷。

閏月辛巳朔,以宣繒兼參知政事,俞應符兼權參知政事。戊申,以殿前司同正將華岳等謀為變,殺之。是歲,浙東、江西、福建諸路旱,沔、成、階、利四州水,振之。

十五年春正月庚戌朔,御大慶殿,受恭膺天命之寶。癸丑,立李誠之廟於蘄州。甲寅,褒贈蘄州死事官吏,錄其子孫有差。丁巳,詔撫諭山東河北軍民、將帥、官吏。己未,以受寶,大赦,文武官各進秩一級,大犒諸軍。

二月庚子,罷御史台簾試任子法。

三月丁巳,詔江西提舉司振恤旱傷州縣。

夏四月壬午,詔蠲蘄州今年租賦。

五月庚戌,太白晝見。甲寅,詔監司慮囚,察州縣匿囚者劾之。丁巳,進封子祁國公竑為濟國公。己未,以侄果州團練使貴誠為邵州防禦使。壬戌,知濟南府種斌等攻張林於青州,林遁去。己巳,修《孝宗經武要略》。

六月辛卯,俞應符薨。

秋七月甲子,詔江淮、荊襄、四川制置監司條畫營田來上。

八月己卯,命戶部詳議義役。辛卯,詔文武官毋得歸宗,著為令。甲午,有彗星出於氐。

九月辛亥,以宣繒參知政事,給事中程卓同知樞密院事,吏部尚書薛極賜出身,簽書樞密院事。癸丑,雷,大雨雹。丁巳,復以隨州三關隸德安府,置關使。壬戌,彗星沒。辛未,太白晝見。

冬十月丙子,以收復京東州軍,犒賞忠義有差。

十一月戊午,赦京東、河北路。十二月乙亥朔,發米振給臨安府貧民。丙子,以雪寒,釋京畿及兩浙諸州杖以下囚。丁亥,以李全為保寧軍節度使、右金吾衛上將軍、京東路鎮撫副使。

十六年春正月戊申,詔命官犯贓毋免約法。己酉,子坻生,辛酉,命淮東制置司振給山東流民。

二月戊子,雨土。己丑,嗣秀王師禹薨,追封和王。戊戌,子坻薨,追封邳王,謚沖美。

三月戊申,張林所部邢德來歸,詔進二官,復以為京東東路副總管。丁卯,以道州民飢,詔發米振之。夏五月甲辰,詔右選試注官如左選之制。戊申,賜禮部進士蔣重珍以下五百四十有九人及第、出身。戊辰,詔復潭州稅酒法。

六月丁酉,程卓薨。秋八月辛巳,詔州縣經界毋增紹興稅額。癸未,申嚴舶船銅錢之禁。

九月庚子朔,日有食之。乙巳,詔江、淮諸司振恤被水貧民。乙卯,雷。冬十一月辛亥,以太平州大水,詔振恤之。

十二月辛巳,命淮東、西總領及沿江被水州募江西、湖南民入米補官。癸未,嗣濮王不凌薨。壬辰,雷。

十七年春正月戊戌朔,詔補先聖裔孔元用為通直郎,錄程頤後。癸亥,命淮東西、湖北路轉運司提督營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