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八



煬帝嗣位,引致諸蕃。大業四年,遣使貢獻,帝待其使甚厚。明年,伯雅來朝。因從擊高麗,還尚宗女華容公主。八年冬歸蕃,下令國中曰:"夫經國字人,以保存為貴,寧邦緝政,以全濟為大。先者以國處邊荒,境連猛狄,同人無咎,被髮左衽。今大隋統御,宇宙平一,普天率土,莫不齊向。孤既沐浴和風,庶均大化,其庶人以上皆宜解辮削衽。"帝聞而甚善之,下詔曰:"彰德嘉善,聖哲所隆,顯誠遂良,典謨貽則。光祿大夫、弁國公、高昌王伯雅識量經遠,器懷溫裕,丹款夙著,亮節遐宣。本自諸華,歷祚西壤,昔因多難,淪迫獯戎,數窮毀冕,翦為胡服。自我皇隋平一宇宙,化偃九圍,德加四表,伯雅逾沙忘阻,奉贐來庭,觀禮容於舊章,慕威儀之盛典。於是襲纓解辮,削衽曳裾,變夷從夏,義光前載。可賜衣冠之具,仍班製造之式。並遣使人部領將送。被以采章,復見車服之美,棄彼氈毛,還為冠帶之國。"然伯雅先臣鐵勒,而鐵勒恆遣重臣在高昌國,有商胡往來者,則稅之送於鐵勒。雖有此令取悅中華,然竟畏鐵勒而不敢改也。自是歲令使人貢其方物。

○康國

康國者,康居之後也。遷徙無常,不恆故地,然自漢以來相承不絕。其王本姓溫,月氏人也。舊居祁連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蔥嶺,遂有其國。支庶各分王,故康國左右諸國並以昭武為姓,示不忘本也。王字代失畢,為人寬厚,甚得眾心。其妻突厥達度可汗女也。都於薩寶水上阿祿迪城。城多眾居。大臣三人共掌國事。其王索發,冠七寶金花,衣綾羅錦繡白疊。其妻有髻,幪以皂巾。丈夫翦發錦袍。名為強國,而西域諸國多歸之。米國、史國、曹國、何國、安國、小安國、那色波國、烏那曷國、穆國皆歸附之。有胡律,置於祆祠,決罰則取而斷之。重罪者族,次重者死,賊盜截其足。人皆深目高鼻,多須髯。善於商賈,諸夷交易,多湊其國。有大小鼓、琵琶、五弦、箜篌、笛。婚姻喪制與突厥同。國立祖廟,以六月祭之,諸國皆來助祭。俗奉佛,為胡書。氣候溫,宜五穀,勤修園蔬,樹木滋茂。出馬、駝、騾、驢、封牛、黃金、鐃沙、香、阿薩那香、瑟瑟、麖皮、氍、錦疊。多蒲陶酒,富家或致千石,連年不敗。大業中,始遣使貢方物,後遂絕焉。

○安國

安國,漢時安息國也。王姓昭武氏,與康國王同族,字設力登。妻,康國王女也。都在那密水南,城有五重,環以流水。宮殿皆為平頭。王坐金駝座,高七八尺。每聽政,與妻相對,大臣三人評理國事。風俗同於康國。唯妻其姊妹,及母子遞相禽獸,此為異也。煬帝即位之後,遣司隸從事杜行滿使於西域,至其國,得五色鹽而返。

國之西百餘里有畢國,可千餘家。其國無君長,安國統之。大業五年,遣使貢獻,後遂絕焉。

○石國

石國,居於藥殺水,都城方十餘里。其王姓石,名涅。國城之東南立屋,置座於中,正月六日、七月十五日以王父母燒余之骨,金瓮盛之,置於床上,巡繞而行,散以花香雜果,王率臣下設祭焉。禮終,王與夫人出就別帳,臣下以次列坐,享宴而罷。有粟麥,多良馬。其俗善戰,曾貳於突厥,射匱可汗興兵滅之,令特勤甸職攝其國事。南去嚭沽百里,東南去瓜州六千里。甸職以大業五年遣使朝貢,其後不復至。

○女國

女國,在蔥嶺之南,其國代以女為王。王姓蘇毗,字末羯,在位二十年。女王之夫,號曰金聚,不知政事。國內丈夫唯以征伐為務。山上為城,方五六里,人有萬家。王居九層之樓,侍女數百人,五日一聽朝。復有小女王,共知國政。其俗貴婦人,輕丈夫,而性不妒忌。男女皆以彩色塗面,一日之中,或數度變改之。人皆被發,以皮為鞋,課稅無常。氣候多寒,以射獵為業。出釒俞石、硃砂、麝香、氂牛、駿馬、蜀馬。尤多鹽,恆將鹽向天竺興販,其利數倍。亦數與天竺及党項戰爭。其女王死,國中則厚斂金錢,求死者族中之賢女二人,一為女王,次為小王。貴人死,剝取皮,以金屑和骨肉置於瓶內而埋之。經一年,又以其皮內於鐵器埋之。俗事阿修羅神。又有樹神,歲初以人祭,或用獼猴。祭畢,入山祝之,有一鳥如雌雉,來集掌上,破其腹而視之,有粟則年豐,沙石則有災,謂之鳥卜。開皇六年,遣使朝貢,其後遂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