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第五十二回 李世民感恩劫友母 寧夫人惑計走他鄉


秦王又將叔寶寄來的謝表呈上。唐帝看了說道:“叔寶先年與朕陌路相逢,全家虧他救護。今吾兒又賴他保全性命,父子受恩,未知何日得他來少報萬一?”秦王道:“不必父皇留念,兒自有良策,使他即日歸唐。”說了,大家謝恩出朝。未及數日,秦王即差李靖、徐義扶帶領雄兵二千並宮娥數名,擁護徐惠妃夫人,前往瓦崗,計賺秦母出寨。今且按下慢題。
再說魏公李密,在僵師收降了凱公,大獲全勝,頒赦軍民。正該班師回來,復不自諒,徇行河北部,被夏王竇建德首將王綜,拒戰於甘泉山下。被王綜以流矢射中李密左臂,大敗喪氣。又接徐世日報,說獄官徐立本,私放秦王、劉文靜歸國,自謀宮中差使,不知去向。魏公看報大怒,連夜趕回金墉。魏徵、徐世勃、秦瓊接見。魏公將三人大肆唾罵,道他們不行黨察,通同徇私,受賄賣放,藐視紀綱。將三人即欲斬首。虧得祖君彥、賈潤甫等再三告免,權禁南牢,將來以功贖之。
再說秦母與媳張氏孫懷玉,住在瓦崗。雖叔寶時常差人來詢候,然秦母年將七十,反比不得在齊州城外,為子者朝夕定省,依依膝下,尋歡快活。奈兒子功名事大,只好付之浩嘆而已。一日,只見一個小廝,進來報導:“幽州羅老將軍,差人到寨,專候秦夫人起居,要面見的。”秦母見說,對媳張氏道:“羅姑爺處,還是我六十歲時差人來拜壽,後數年以來,音信懸隔,今什麼又差人來,莫非又念及我七十歲的生辰么?”張氏夫人道:“是與不是,還該出去見他,就知分曉。”秦母只得同著懷玉,到堂中來見。兩個差官,齊跪下去說道:“差官尉遲南、尉遲北,叩見太夫人。先有家太太私禮一副,奉上的壽儀,俟太夫人到舟中去,家太太面致。”秦母連忙叫懷玉,拖了兩個差官起來。隨後又是四個女使,齊整打扮,上前叩頭。那差官說道:“這是羅太太差來,迎請太夫人的。”秦母道:“小兒秦瓊,在金墉乾功,不在寨中,怎好有勞台從枉顧?請尊官外廂坐。懷玉,你去煩連伯伯來奉陪。”懷玉應聲去了。
秦母同四位女使,到裡邊來,見了張氏夫人,叫手下把羅夫人私禮抬了進來,多是奇珍異玩,足值二三千金。寨中這些兵卒,多是強盜出身,何曾看見如此禮物,見了個個目呆口咂。連尤俊達與連巨真,亦嘖嘖稱羨道:“不是羅家帥府里,也辦不出這副禮來。私禮如此,不知壽儀還怎樣個盛哩?”那四個女使,見過了張氏夫人的禮,又致意道:“家太太多拜上,因進香經過,要請太太夫人與少爺,同到舟中去一會,方見故舊不遺,叫妾們多多致意。”張氏夫人忙叫手下安排酒筵,款待來使。婆媳兩個,私相計議。秦母道:“若說推卻兒子不在,禮多不收,也不去會羅姑太太,這門親就要斷了。若說去,瓊兒又在金墉,急切間不能去報知。”其時恰好程知節的母親,也在房中,插口道:“這樣好親戚,我們巴不能個扳圖一個來往,他們卻幾千里路,備著厚禮來相認,卻有許多疑慮?”張氏夫人道:“當年懷玉父親,犯事到幽州,虧得在姑爺手下認親,解救回來。那十年前婆婆正六十壽誕,我記得姑太太,曾差兩員銀帶前程的官兒,前來上壽。如此親誼,可謂不薄矣。今若遽爾回他,只道是我們薄情,不知大體的了。”秦母道:“便是事出兩難。”程母道:“據我見識,既是老親,你們婆媳兩個,還該同了孫兒去會一會。人生在世,千里相逢,原不是容易得的事,難道你還有七十歲活么?你們若不放膽,我只算你的老伴,去奉陪走走何如?”秦母見他們議論,已有五六分肯去相會的意思了。及見連巨真進來說道:“那兩個姓尉遲的差官,多是十年前在歷城縣來拜過壽的,說起來我還有些認得,怎么伯母就不認得了?”秦母道:“當時堂中擠著許多人,我那裡就認得清?既是恁說,今日天色已晚,留他們在寨中歇了,明早一同起身去就是,少不得連伯伯也要煩你護送去的。”連巨真道:“這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