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第二十九回 隋煬帝兩院觀花 眾夫人同舟游海


然不假春雕琢。天地栽培,鬼神寄託。東皇何敢相拘縛。風來香
氣欲成龍,凡花誰敢爭強弱。
煬帝看見五李精光璀璨,也不像一枝樹木,就似什麼寶貝放光一般,嚇得目瞪口呆,半晌開口不得。眾夫人不知就裡,只管稱揚讚嘆。眾內侍宮人,也不識竅,這一個道大奇,那一個道茂盛,都亂紛紛稱讚不絕。煬帝不覺忿然大聲說道:“這樣一枝小樹,忽然開花如此,定是花妖作祟,留之必然為禍。”叫左右快用刀斧連根砍去。眾夫人聽了,都大驚道:“開花茂盛,乃國家禎祥,為何轉說是妖,望陛下三思。”煬帝道:“眾妃子那裡曉得,只是砍去為妙。”眾夫人苦勸,煬帝那裡肯聽。惟袁紫煙心中明白,對煬帝說道:“此花雖是茂盛,然太發泄盡了,恐不長久。今陛下莫若以酒酬之,則此花不為妖,而反為瑞矣。”眾太監正在那裡延挨,不忍動手,忽報娘娘駕到。原來蕭後聞得二院開花茂盛,故來賞玩。到了院中,眾夫人齊出來迎接,就說道:“這樣好花,萬歲轉說他是妖,倒要伐去,望娘娘勸解。”蕭後見過了煬帝,仔細將玉李一看,果然是雪堆玉砌,十分茂盛,心本也沉吟了一會,因問煬帝道:“陛下為何要伐此樹?”煬帝道:“御妻明白人,何必細問?”蕭後道:“此天意也,非妖也,伐之何益?陛下苦威福不替,則此皆本德來助之像也。”煬帝道:“御妻所見極是,且同你去看楊梅。”遂不伐樹,便起身依舊同到晨光院來。
蕭後看那楊梅,雖然繁郁,怎敵得玉李?然蕭後終是個乖人,曉得煬帝的意思,勉強說道:“楊梅香清色美,得天地之正氣;玉李不過是鮮媚之姿。以妾看來,二花還是楊梅為上。”煬帝方笑道:“終是御妻有眼力。”隨命取酒來賞。須臾酒至,大家就在花下團坐而飲。飲到半晌,真箇是觀于海者難為水,不但眾人心中,都有一點不足之意,就是煬帝自家,看了一會,也覺道沒甚趣味,忽然走起身來道:“這樣春光明媚,大地皆是文章,何苦守著一株花樹吃酒?”蕭後道:“陛下之論有理,莫若移席到五湖中去。”煬帝道:“索性過北海一游,好豁豁胸襟眼界。”眾夫人聽了,忙叫近侍將酒席移入龍舟。安排停當,煬帝與蕭後眾夫人們,一齊同上龍舟,望北海中來。只見風和景明,水天一色,比湖中更覺不同。有詩為證:
御苑東風麗,吹春滿碧流。紅移花覆岸,綠壓柳垂舟。
樹影依山殿,鶯聲渡水流。今朝天氣好,直向五湖游。
煬帝與蕭後眾夫人,在龍舟中,把簾幕捲起,細細的賞玩那些山水之妙。早游過了北海,到了三神山腳下,一齊登岸。正待上山,忽聽波心裡一聲響亮,只見海中一尾大魚,揚鰭鼓鬣,翻波觸浪遊戲,逼近岸邊,游來游去。見了煬帝,就如認得的一般。煬帝定睛細看,卻是一個一丈四五尺的一尾大鯉魚,渾身錦鱗金甲,照耀在日光之下,就如萬點金星。魚額上隱隱有一個像是硃砂寫的角字,偏在半邊。煬帝看了,忽然想起,說道:‘源來就是此魚。”蕭後忙問道:“此是何魚?”煬帝道:“御妻記不得了?朕昔日曾與楊素在太液池釣魚,有個洛水漁人,持一尾金色鯉魚來獻。朕見有些奇相,曾將朱筆題‘解生’二字在魚額上,放入池中。後來虞世基鑿海,要引入活水,途與池相通。不知幾時游到海中,養得這般大了。如今‘生’字被水浸去,止有‘解’字半邊一個角字在上,豈不是他?”蕭後道:“鯉有角,非凡物也!”袁紫煙道:“趁此未成龍時,陛下當早除之,以免後日風雷之患。”煬帝道:“妃子之言甚是。”叫近侍快取弓箭。
近侍忙將金囗羽箭奉上。煬帝接在手,展起袍袖,引箭當弦,覷定了那魚肚腹之上,颼的放一箭去。忽然水面上,捲起一陣風來,颳得海中波浪滔天,像有幾百萬魚龍跳躍的模樣,浪頭的水,直噴上岸來,連煬帝與蕭後眾夫人,衣裳盡皆打濕,嚇得眾人個個魂飛魄散。蕭後同眾夫人,慌忙退避。煬帝也吃了一驚,立腳不定;只見袁紫煙反趨到煬帝面前來說道:“陛下站定,等妾來。”煬帝慌了,正要扯他,那袁紫煙忙在袖中,取出一物,如算丸的木蛋一般,左手挽住一條五彩錦索,右手把那丸兒擲下水去。將近魚身,那鯉魚一見,撲轉鰲頭,悠然入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