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九十一



十年正月二十一日。令有司收天下公廨錢。其官人料。以萬戶稅錢充。每月準舊分利數給。至二十二日敕。王公以下。視品官參佐及京官五品已上。每月別給仗身職員錢。悉停。

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敕。文武百官俸料錢所給物。宜依時價給。

十八年九月四日。御史大夫李朝隱奏。請籍民一年稅錢充本。依舊令高戶典正等捉。隨月收利。供官人料錢。

二十二年四月十四日敕。京官兼外州都督刺史大都督府長史俸料。並宜兩給。至天寶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敕。京官兼太守等官俸料兩給者。宜停。其外官太守兼京官。準式。親王帶京官任外官副大將軍副大使知軍及知使事。京官兼外官知使事。據文合兼給者。仍任逐穩便。余並從一處給。

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敕。百官料錢。宜合為一色。都以月俸為名。各據本官。隨月給付。其貯粟宜令入祿數同申。應合減折及申請時限。並依例程。

一品。三十一千。月俸八千。食料一千八百。防閣二十千。雜用一千二百文。

二品。二十四千。月俸六千。食料一千五百。防閣十五千。雜用一千文。

三品。十七千。月俸五千。食料一千一百。防閣十千。雜用九百文。

四品。一十一千八百六十七文。月俸四千五百。食料七百。防閣六千六百文。雜用六百文。

五品。九千二百。月俸三千。食料六百。防閣五千。雜用五百文。

六品。五千三百。月俸二千三百。食料四百。庶仆二千二百。雜用四百文。

七品。四千五百。月俸一千七百五十。食料三百五十。庶仆一千六百。雜用三百五十文。

八品。二千四百七十五文。月俸一千三百。食料三百。庶仆六百二十五文。雜用二百五十文。

九品。一千九百一十七文。月俸一千五十文。食料二百五十。庶仆四百一十七文。雜用二百文。

天寶三載十三日敕。郡縣闕。職錢送納太府寺。自今已後。納當郡。充員外官料錢。不足。即取正官料錢分。若無員外官。當郡分。

五載三月二十日敕。郡縣官人及公廨白直。天下約計一載破十萬丁已上。一丁每月輸錢二百八文。每至月初。當處征納。送縣來往。數日功程。在於百姓。尤是重役。其郡縣白直。計數多少。請用料錢。加稅充用。其應差丁充白直。望請並停。一免百姓艱辛。二省國家丁壯。

十四載八月四日詔。文武九品以上官員。既親職務。可謂勤心。自今已後。每月給俸食料雜用防閣庶仆等。宜十分率加二分。其同正員官。加一分。仍永為例程。至德二年已後。內外官並不給料錢。郡府縣官給半祿。

乾元元年。外官給半料。與職田。京官不給料。仍敕度支使量閒劇。分給手力課。員外官一切無料。至二年九月五日詔。京官無俸料。桂玉之費。將何以堪。官取絳州新錢。給冬季料。即仰所由申請。計會支給。且艱難之際。國家是同。頃者。急在軍戎。所以久虧祿俸。眷言憂恤。常愧於懷。今甫及授衣。略為賙給。庶資時要。宜悉朕懷。

大曆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度支奏。加給京百司文武官及京兆府縣官每月料錢等。具件如後。

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侍中。中書令。(每月各一百二十貫文。)中書門下侍郎。(各一百貫文。)東宮三太。左右僕射。(各八十貫文。)東宮三少。(各七十貫文。)六尚書。御史大夫。太常卿。(各六十貫文。)常侍。宗正卿。太子詹事。國子祭酒。(各五十貫文。)左右丞及諸司侍郎。給事中。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太子賓客。殿中監。秘書監。司農等卿。將作等監。(各四十五貫文。)太子左右庶子。太常少卿。(各四十貫文。)諫議。諸司少府少監。(各三十五貫文。)國子司業。內侍。東宮三卿。(各三十貫文。)郎中。侍御史。司天監。少詹事。諸王傅。國子博士。諭德。中允。中舍。殿中。秘書。太常。宗正丞。(各二十五貫文。)殿中侍御史。著作郎。大理正。都水使者。總監。內常侍。給事中。(各二十貫文。)員外郎。通事起居舍人。王府長史。(各十八貫文。)監察御史。台主簿。補闕。王府司馬。司天少監。太子典內。太常博士。主簿。宗正主簿。門下錄事。中書主簿。(各十五貫文。)拾遺。司議。太子文學。秘書。著作佐郎。國子太學。四門。廣文等博士。大理司直。詹事府丞。及諸寺監丞。謁者監。中書門下主事。(各十二貫文。)洗馬。贊善。諸寺監主簿。詹事府司直。(各十貫文。)評事。(各八貫文。)諸校正。(各六貫文。)諸奉御。九成宮總監。諸王諮議。及諸陵令。(各九貫二百文。)城門。符寶。國子助教。六局郎。王府掾屬。太常侍醫。文學錄事參軍。主簿。記室諸衛及六軍長史。兩市令。諸副總監。武庫署令。太公廟令。(各五貫三百文。)太子通事舍人。東宮寺丞。太學廣文助教。內坊丞諸直長。內寺伯。千牛衛及諸率府長史。諸陵丞。諸陵署諸王府判司。司竹溫泉監。尚書都事。都水及諸總監丞。司天台丞。太子侍醫。諸司上局署令。及王府國令。苑四面副監。公主邑司令。(各四貫一百一十六文。)國子四門助教。律醫學博士。協律郎。內謁者。諸衛六軍左右衛率府等衛佐。諸王府參軍。大農。都省。兵。吏。禮。考功主事。春坊錄事。司竹副監。諸司中局署令。都水主簿。諸司上局署丞。及監廟邑司丞。司天台靈台郎。保章。挈壺正。太醫署針醫監。尚藥局司醫。(各四千百七十五文。)太祝。奉禮。省中諸行主事。門下典儀。御史台。殿中。秘書。內侍省。春坊。詹事府主事。諸寺監。諸衛六軍諸司錄事。諸司中局署丞。及大理獄丞。諸司府監錄事。諸率府錄事。殿中省醫佐。食醫奉輦。司庫。司廩。奉乘。鴻臚寺掌客。司儀。太僕寺主乘。內坊典直。司天台司辰。司歷。監候。內侍省宮教博士。東宮三寺主簿。太常太樂鼓吹丞。醫正。按摩。咒禁。卜筮博士。及針醫。卜助教。國子書算博士。及助教。諸王府國子丞尉。諸總監主簿。(各一千九百一十七文。)武官左右金吾衛大將軍。(各四十五貫文。)六軍大將軍。左右金吾將軍。(各四十貫文。)諸衛大將軍。六軍將軍。(各三十貫文。)諸衛將軍。(各二十五貫文。)諸衛及六軍中郎。諸率府率副率。(各一十一千五百六十七文。)諸衛及六軍郎將。諸王府典軍。副典軍。(各九千二百文。)諸衛及六軍司升千牛。及左右備身。(各五千三百文。)諸衛及六軍中候。太子千牛。(各四千一百一十六文。)諸衛及六軍司戈。太子備身。(各二千四百七十五文。)諸衛及六軍執戟及長上。(各一千九百一十七文。)京兆及諸府尹。(各八十貫文。)少尹。兩縣令。(各五十貫文。)奉先。昭應。醴泉等縣令。司錄。(各四十五貫文。)畿令。(各四十貫文。)判司。兩縣丞。(各三十五貫文。)兩縣簿。尉。奉先等縣丞。(各三十貫文。)奉先等主簿。尉諸畿令。(各二十五貫文。)畿簿。尉。(各二十貫文。)參軍。文學博士。錄事。(各一十貫文。)應給百司正員文武官月料錢外。官員準式例合支給料錢如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