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八十一



六年六月。吏部奏。準格。內外官承泛階應入五品者。制出日。須經一十六考。見任六品官。本階加正六品上。應入三品者。制出日。經三十考。見任四品官。本階加正四品上。自建中元年六月初。有特敕。諸道將士。準制加泛階爵勛等。特許不檢勘注擬。其正員官不在此限。日後有司因循。以例破格。應試官敘階。並不限官品。其中或官是九品。階稱朝議郎。或官是六品。階稱正議大夫。加一泛階。併入三品五品。伏以元敕制令不檢勘。無不限官階之文。若以例判成即階。違格令。請別立條限。漸歸舊章。應將士兼試官敘泛階奏。敕已到令入三品者。矜其勞效。須有優獎。其官階相當。並請不限考數。檢當任一銜有實。許與結敘。其階高官卑者。請準格處分。

十年五月敕。諸軍功狀內。其判官等既各有年限。並諸色文資官。不合軍行。自今以後。更不得敘入戰功。其掌書記及孔目官等。亦宜準此。如有灼然功效可錄。任具狀奏聞。

十二年四月。裴延齡自朝請大夫特加銀青光錄大夫。

十五年十二月敕。內侍省自今以後。高品官白身等。官至五品已上。合結朝散大夫等階。及準格母妻合得邑號。並結階累勛階者。並宜當司磨勘。具銜奏來。

元和十三年六月。制書雲。舊例皆雲三品以上賜爵三品。為銀青光祿大夫雲麾將軍已上。若職事官雖是三品。散官四品以下。並不得敘爵。但有三品以上散官。雖四品職事官。併合敘爵。其所敘爵。止於郡公。其郡公更蒙賜爵。即聽回授。其國公及封王。並須特恩。不在敘限。其國公及封王準賜爵。亦聽回授。其制書中有諸色職掌。臨時處分。其職掌即不限高卑。準制便敘。有司更不得妄授。須三品階例。近日有司起請中。往往有言其敘爵須限職事三品官。此乃深昧典章。紊亂綱紀。其敘階據制書舊例。四品已下階。四品謂正議大夫。忠武將軍。都不系職事官。內外官敘三品者。皆須文武散官。至四品上。敘五品者。皆須文武散官至六品上。如四品階並是通議大夫壯武將軍以下。六品階承議郎昭武副尉以下。雖制書中累加散階。亦在不敘三品五品之限。如一制中累加散階。亦不得先敘一階。至正議大夫。忠武將軍。朝議郎。昭武校尉。因續取制書中所賜。皆敘三品五品。永宜禁斷。如兩制書日月相近。亦準前不得累敘。直須制書出時。以正議大夫。忠武將軍。朝議郎。昭武校尉已成。方得敘三品。縱制書中有優勞合加數階。入三品止於銀青光祿大夫。雲麾將軍。入五品至於朝散大夫。游擊將軍。不在累敘。金紫光祿大夫冠軍大將軍以上階。並須特恩。不合累敘。其外命婦封內外官母妻。各視其夫及子散官品令。不得約職事官品。文武五品階為縣君。四品階為郡君。三品已上階為郡夫人。即止。其國夫人須待特恩。不在敘例。如至郡夫人。又有制書賜封。即改為郡夫人。受新恩履歷而已。

十三年六月。中書省奏。應敘錄將士兼試官。加泛階入三品五品。伏準貞元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吏部所奏。具有科條。近日因循。多不遵守。遂名器具濫。升進無章。須重申明。冀絕僥倖。自今已後。應敘錄入五品三品階者。並請準前敕處分。其正三品以上階。準格式須有特恩。不在用考累敘之限。從之。

會昌四年正月。內侍省奏。內侍省敘階長定格。著紫供奉官。及銜內有賜紫官。敘階不得過金紫光祿大夫。著緋供奉官。及銜內有賜緋官。敘階不得過正議大夫。著綠供奉官。及銜內有賜綠官。敘階不得過朝議郎。敕旨。內侍省官敘階。起今以後。宜依前件。其會昌二年四月準制合與擬階者。便依此處分。其銜內無賜緋官。先校朝散大夫以上階者。宜令仍舊。不得即與改轉。以後如有特恩。敕別宣與改轉者。即不在此限。永為定規。

用蔭

景龍二年七月七日。皇后表請。諸婦人不因夫子而加邑號者。許同見任職事官。聽子孫用蔭。制令施行。

開元四年十二月敕。諸用蔭出身者。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正三品子從七品上。從三品子從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從四品子。正八品下。正五品子。從八品上。從五品及國子。從八品下。三品以上蔭曾孫。五品以上蔭孫。孫降子一等。曾孫降孫一等。贈官降正官蔭一等。(死王事者。與正官同。)散官同職事。若三品帶勛官者。即依勛官蔭。四品降一等。五品降二等。(四品五品帶勛官者。不在蔭曾孫之限。)郡縣公子。準從五品蔭。縣男已上子。降一等。勛官二品子。又降一等。即二王后子孫。準正三品蔭。戶部格敕。套用五品以上官蔭者。須相銜告身三道。若歷任官少。據所歷任勘。如申送人色有假濫者。州縣長官。上佐。判官。錄事參軍。並與下考。仍聽人糾告。每告一家。賞錢五十千。錢出蔭人及與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