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二十



二十七年八月十二日敕。古者分命公卿。巡謁陵寢。率皆乘輅。以備其儀。雖禮則是常。不可廢闕。而事有適要。亦在變通。宜令太僕寺司。每陵各支輅兩乘。並儀仗等。送至陵所貯掌。既免勞煩。無虧肅敬。其公卿出城日如常儀。至陵所準此。二十八年七月十八日制。伏以八代祖宣皇帝。七代祖光皇帝。六代祖景皇帝。五代祖元皇帝。自昔追尊號謚。稽古有則。而陵寢所奉。須廣彝章。其建初啟運二陵。仍準興寧陵例。置署官及陵戶。自今已後。每歲至春秋仲月。宜分命公卿。準諸陵例。分往巡謁。仍命所司。準數造輅。於陵署收掌。以充備禮之用。其建初啟運興寧永康等四陵。年別四時及八節。委所由州縣。數與陵署相知。造食進獻。

天寶六載八月一日敕。每年春秋二時。巡謁諸陵。差公卿各一人。奉禮郎一人。右校署令一人。其奉禮郎右校署令。自今以後。宜停。至陵所差縣官及陵官攝行事。其巡陵儀式。宜令太常寺修撰一本。送令管陵縣收掌。長行需用。仍令博士助教習讀。臨時贊相。永為例程。

貞元四年二月。國子祭酒包佶奏。每年二月八日。差公卿等朝拜諸陵。伏見陵台所由引公卿至陵前。其禮簡略。因循已久。恐非盡敬。謹按開元禮。有公卿拜陵舊儀。望宣傳所司。詳定儀注。稍令備禮。以為永式。敕旨。宜令所司酌禮量宜。取其簡敬。於是太常約用開元禮制。及敕文舊例修撰。五月。敕旨施行。所司先擇吉日。公卿待輅車鹵簿。就太常寺發至陵。所司先於陵南北步道東。設次西向北上。公卿等到次。奉禮設公卿位於北門外之左。西向。陵官在公卿位東南。執事官又於其南。西向北上。設奉禮位於陵官西面。贊者二人在南。少退。謁者引公卿出次就位。贊引諸官就位立。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在位者俱再拜。謁者引公卿。贊引引諸官。出次。以奉行畢。退復位。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在位者皆拜。謁者引公卿。贊引引諸官。各就次以還。若須灑埽及芟剃修理。即隨事處分。其奉禮郎典謁等。應須權攝。請準天寶六載八月敕。所管縣及陵官博士助教等充。又準開元皇帝行諸陵。即設太牢之饌。其公卿朝拜。備奉巡檢之禮。並無牲牢。元和元年正月。禮儀使杜黃裳奏。二月公卿拜諸陵。準禮太上皇升遐。惟祭天地社稷。其拜陵及諸享祀。並令權停。制曰。可。

長慶元年六月二十七日。吏部奏。公卿拜陵。通取尚書省及四品以上清望官。中書省及諸司五品以上清望官。及京兆少尹充。從之。三年正月。御史台奏。應差定拜陵公卿。伏請除準式假外。如吏部差定奏下後。稱疾患事故者。望同臨祭出齋例論罰俸。應拜陵公卿。正衙辭後。併合當日出城。近來因循。轉不遵守。動經累日。止宿於家。受命不恭。莫甚於此。臣請申明舊制。因事酌宜。計其道程。前後辭發。奏可。

議曰。按開元禮。春秋二仲月。司徒司空巡陵。春則埽除枯朽。秋則芟剃繁蕪。埽除者。當發生之時。欲使茂盛也。芟薙者。當秋殺之時。除去擁蔽。且慮火災也。今巡陵公卿。皆持斧擊樹三發。謂之告神。其為不經。一何甚也。

唐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