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演義》第四十三回 任良相美政紀開元 閱邊防文臣平叛虜


(三)河東節度使,治太原,與朔方為犄角,備御突厥及回紇。
(四)隴右節度使,治鄯州,控遏吐蕃。
(五)安西節度使,治安西都護府,統轄西域諸國。
(六)北庭節度使,治北庭都護府,防禦突厥餘部。
(七)范陽節度使,治幽州,控制奚契丹。
(八)平盧節度使,治營州,安東都護府屬之,鎮撫室韋靺鞨諸部。
(九)劍南節度使,治益州,西抗吐蕃,南撫蠻獠。
(十)嶺南節度使,治廣州,安南都護府屬之,綏服南海諸國。
這十鎮節度使,各統數州,得握兵馬大權,經略四方。突厥吐蕃奚契丹等,雖屢次擾邊,終究不敢深入,且常被節度使擊退,唐室兵威,復遠震塞外。但方鎮漸強,國勢偏重,終成尾大不掉的弊害,玄宗不知豫防,反以為四夷震懾,天下太平,樂得恣情聲色,自博歡娛,為此一念,遂令內嬖迭起,廢后守嫡的變端,一件一件的發生出來。正是:
憂勤方致興平兆,逸豫終為禍亂媒。
開元十二年,廢皇后王氏,這是玄宗第一次失德。究竟王后何故被廢,待小子下回表明。

本回曆敘開元初年諸相績,姚有為,宋有守,固皆良相也。然姚以救時自喜,才具非不可觀,而機械迭出,終非正道,即如病歿之後,猶計賺張說,史傳上雖未明載,而姚崇神道碑,明明為說所作,稗乘未嘗無據,生張說不及死姚崇,泉下有知,崇且自誇得計,然亦何若生前之推誠相與,使人愧服之為愈也。故論相體者終當以宋璟為正,次為蘇頲,次為源乾曜張說。說以宰相巡邊,有文事兼有武略,不可謂非一時傑士,開元初政,彬彬可觀,何嘗非三數良相,奔奏禦侮之效乎?乃知“為政在人”之非虛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