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二十一 禮八十一 開元禮纂類十六 吉禮十三

諸州祭社稷(諸縣祭社稷附)

前三日,刺史(縣則縣令,下仿此。)散齋於別寢二日,致齋於廳事一日。亞獻以下應祭之官,散齋二日各於正寢,致齋一日皆於壇所。(上佐為亞獻,錄事參軍及判司為終獻。若刺史及上佐有故,並次差攝之。縣則丞為亞獻,主簿及尉通為終獻。若縣令以下有故,並以次差,不足則州官及比縣充。)諸從祭之官,各清齋於公館一日。(從祭官,刺史未出之前,先赴祭所。齋皆如別儀。)

前二日,本司先修除壇之內外,(其壇方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出階,三等。)為瘞埳二於壇西門之外道北,南向。(縣埳於壇北,方深足容物。)設刺史次於社壇西門之外道北,南向。(縣令同。)諸祭官以下次於刺史次西北,俱南向,以東為上。

前一日晡後,本司帥其屬守社稷壇四門,去壝九十步所(縣七十步。)禁止行人。本司設刺史位於北門之內道西,南向。(若刺史有故,攝祭初獻位於亞獻之前,東面。縣令位同。)設亞獻、終獻位於社稷壇西北。設掌事者位於西門之內道北,俱每等異位,東向南上。設贊唱者位於終獻東北,東面南上。設州官位於祭官掌事者之北,東面。(縣從祭官位同。)府官位於東方,當州官,西面,俱重行南上。(縣無府官以下至此。)設望瘞位於埳北,南向東上。設門外位:祭官以下於西門之外道南,州官於祭官之南,俱重行北面,以東為上。(縣從祭官位同。)府官於東門之外道南,重行北面,以西為上。(祭器之數,每座樽二、籩八、豆八、簋二、簠二、俎三,羊豕及臘各一俎。縣同。)掌事者以樽坫升自西階,各設於壇上西北隅,配座之樽在西,俱南向東上,皆加勺冪。社稷皆爵一,配座皆爵四,各置於坫。設洗於社壇北陛之西,去壇三步所,南向;罍水在洗西,加勺冪,篚在洗東,北肆,實爵六、巾二,加冪;執樽罍洗篚者各位於樽罍洗篚之後。

祭日未明,烹牲於廚。(祝以豆二取牲血。)夙興,掌饌者實以祭器。(牲體羊豕皆載右胖。前腳三節肩臂臑,節一段,皆載之。後腳三節,節一段,去下一節,載上肫胳二節。又取正脊、脡脊、橫脊、短脅、正脅、代脅各二骨以並。餘皆不設。簋實黍稷,簠實稻粱。籩實石鹽、乾魚、棗、栗、榛、菱、芡、鹿脯。豆實韮菹、醓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筍菹、魚醢。若土無者,各以其類充之。)本司帥掌事者以席入自西門,詣壇西階升,設社稷神座各於壇上近南,北向。又設后土氏神座於社神之左,后稷氏神座於稷神之左,俱東向,席皆以莞。

質明,諸祭官及從祭之官各服其服。(祭官服祭服。從祭之官應公服者公服,非公服者常服。)本司帥掌事者入實樽罍。(每座樽二,一實玄酒為上,一實醴齊次之。)祝版各置於坫。祝以幣各置於篚,與血豆俱設於饌所。(社稷之幣皆用黑,各長丈八尺。)贊唱者先入就位。祝與執樽罍篚者入自西門,當社壇北重行南向,以東為上。立定,贊唱者曰:"再拜。"祝以下皆再拜。執樽者升自西階,立於樽所。執罍篚者各就位。諸祝詣社壇,升自西階,行掃除訖,降,詣稷壇,升,行掃除如社壇之儀,降,行掃除於下訖,皆就位。

刺史將至,(縣則縣令將至。下仿此。)贊禮者引祭官及從祭之官與掌事者俱就門外位。刺史至,參軍事引之次。贊唱者先入就位。(縣令,贊禮者引。下仿此。)刺史停於次少頃,服祭服出次,參軍事引刺史入自西門,就位南向;參軍事立於刺史之東,少退,南向。贊禮者引祭官以下及從祭之官以次入就位。(凡導引者,每曲一逡巡。)立定,贊唱者曰:"再拜。"刺史以下皆再拜。

參軍事少進刺史之左,西面白:"請行事。"退復位。本司帥執饌者奉饌陳於西門之外。祝以幣授刺史,參軍事引刺史自北階升社壇,南向跪奠幣於社神座前訖,興,少退,再拜。祝又以幣授刺史,參軍事引刺史升稷壇,南向跪奠幣於稷神座如社壇之儀訖,參軍事引刺史降復位。

本司引饌入,社稷之饌升自北階,配座之饌升自西階,諸祝迎引於壇上,設於神座前。(籩豆,蓋冪先徹乃升;簋簠既奠,卻其蓋於下。籩居右,豆居左,簋簠居其閒。羊豕二俎橫而重於右,臘特於左。)本司與執饌者降自西階,復位,諸祝各還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