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三十 禮九十 開元禮纂類二十五 嘉禮九



宣赦書

其日質明,本司承詔宣告內外,隨職供辦。守宮設文武群官次於朝堂如常儀。群官依時刻皆集朝堂,俱就次各服其服。奉禮設文武群官次版位於順天門外,東西當朝堂之南,文東武西,重行北面,相對為首。設中書令位於群官西北,東向。刑部侍郎帥其屬先陳金雞於西朝堂之東,南向。置鼓杖於金雞之南。遂擊鼓,每一鼓投一杖。刑部侍郎錄京師見囚,集於群官之南,北面西上。囚集訖,鼓止。通事舍人引群官各就位。中書令受詔訖,遂以詔書置於案,令史二人對舉案。通事舍人引中書令,持幡節者前導,持案者次之,詣門外位立。持節者立於中書令之南,少西,令史舉案者立於中書令西北,俱東面。立定,持節者脫節衣,持案者進詣中書令前,中書令取詔書,持案者以案退復位。中書令稱"有詔",群官皆再拜。宣詔訖,群官又再拜,舞蹈,又再拜。刑部釋囚。刑部尚書前,受詔書,退復位。持節者加節衣。通事舍人引中書令,幡節前導而入。通事舍人引群官還次。

群臣詣闕上表

前一日,守宮設文武群官次於朝堂如常儀。

其日,量時刻文武群官集,俱就位各服朝服。奉禮設群官位於東朝堂之前,近南,文東武西,重行北面,相對為首。設中書令位於群官之北,南向。設奉禮位於群官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奉禮帥贊者先就位。謁者引群官各就位。禮部令史二人,絳公服,對舉表案立於奉禮之北,西面。立定,典謁引中書令出就南面位。禮部郎中引表案詣中書令前,郎中取表以授,中書令受表,郎中、舉案退復位。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群官在位者皆再拜。通事舍人引中書令以表入奏,出復位,南面稱"有詔",群官再拜。宣詔訖,又再拜。謁者引為首一人進,北面受表,退復位。舍人引中書令入,謁者引群官還次。

群臣奉參起居

前一日,守宮設文武群官次於朝堂如常儀。

其日,依時刻文武群官九品以上俱集朝堂次。奉禮設文武群官位於東朝堂之前,文左武右,重行北面,相對為首。又設奉禮位於文武官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又設通事舍人位於文官為首者之北,少東,西向並如常。奉禮帥贊者先就位。舍人各引文武群官俱就位。立定,舍人引為首者少進,通起居訖,退復位。奉禮唱:"再拜。"贊者承傳,群官在位者皆再拜。舍人入奏訖,舍人承旨出,復位,西面稱:"敕旨。"群官在位者皆再拜。宣敕訖,又再拜。舍人及群官俱退。

皇帝遣使詣蕃宣勞

前一日,執事者設使者次於大門外道東,南向。

其日,使者至,執事者引就次,使者以下俱公服。蕃主朝服立於東階東南,西面。使者出次,執事者引使者立於大門外之西,東面。使副立於使者西南,持節者立於使者之北,少退,令史二人對舉詔書案立於使副西南,俱東向。執事者引蕃主迎使者於門外之南,北面再拜。使者不答拜。執事者引使者入,持節者前導,持案者次之,入門而左。使者詣階閒,南面立。持節者立於使者之東,少南,西面。使副立於使者西南,持案者立使副西南,俱東面。執事者引蕃主入立於使者之南,北面。持節者脫節衣。持案者進使副前,使副取詔書,持案者退復位;使副進授使者,退復位。使者稱:"有詔。"蕃主再拜。使者宣詔訖,蕃主又再拜。執事者引蕃主進使者前,北面受詔書,退立於東階東南,西面。持節者加節衣,執事者引使者,持節者前導,持案者次之,出,復門外位。執事者引蕃主拜送於大門外。使者還於次,執事者引蕃主入。

皇帝遣使詣諸州宣撫

前一日,本司設使者次於州大門外道右,南向。又設應集之官次於大門外,文官在道東,武官於使者次西南,俱南向,相對為首。

其日,使者將至,刺史出城,迎於一里外。相去九十步許,刺史於路左下馬,使者下馬,皆少進,使者命刺史乘馬,使者與刺史俱乘馬而行。(使者至鎮及縣,其鎮將與縣令迎,與刺史同。若使者五品以上,鎮將、縣令六品以下,則使者不下馬,命鎮將、縣令乘馬而已。若臨邊者,不出迎。)應集者至州門外,各就次服朝服,非朝服者公服。(應受制者及應版授官路遠不及期者,則使至別定集日。)本司設使者位於廳事階閒,南向。設刺史位於使者位之南,北向。設應集之官位於刺史後,每等異位。若有諸老,則位於諸官之後,俱重行北面,以西為上。又設刺史以下位於大門外之東,每等異位,重行西面,以北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