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樓》第六十八回 趙元吳兵敗求和 宋將帥凱鏇完娶


且說宋軍得勝回關,人人獻功,獨不見了楊文廣回關,元帥心中著急。惟有飛
山虎道:“人人對壘,儘是軍兵敵將,只有楊文廣領兵去燒營寨,守營者乃是百花
女,小將昨日窺測楊公子口雖推卻婚事,心實所願,我對百花女也曾一力擔承。至
今未回,諒必要與百花女一同回關,元帥何須多慮?”范爺笑道:“此事被劉將軍
猜著了。百花女早晨有書信言明,磨盤山強盜投降。今日百花女守營不出,公子奉
命往燒賊寨,定必同百花女回關。”元帥道:“雖然如此,公子乃是楊門之後,倘
有疏失,如何是好?不如著劉兄弟出關探聽一下。”飛山虎正要出關,軍士報導:
“楊公子並投降女將,領了降軍,現在轅門候元帥鈞旨。”元帥聽了大悅,即著請
進,一同見禮坐下。元帥對范爺說道:“不若將百花小姐送至尊府,等趙元吳納降
之日,一併奏知聖上,以待公子完婚,老大人尊意如何?”范爺道:“元帥之言甚
是。”即命將百花小姐送到范府,與范小姐一處住下。是日正副元帥,將眾將官功
勞一一記載明白,吩咐排宴,犒賞大小三軍,飲至更深方罷。
當日敵人殺敗,孟雄正欲回營,與百花女一同歸國,豈知大寨火光通天,心中
甚為驚駭,又不知百花女存亡,暗想道:宋邦楊宗保雖死,又生出狄青等幾個英雄,
本帥深悔當初恃勇逞強,妄想侵凌,領兵二十萬,猛將數十員,如今上剩得幾千殘
兵回國,豈不羞慚!”走了數日,始到本國。這日早晨,國主臨朝,孟雄跪奏領罪,
將戰敗情由一一奏知。夏主聽奏大驚。孟雄叩頭謝罪。夏主道:“卿家平身,此非
你不盡心竭力,乃狄青兵精將勇,更兼智謀,實難爭鋒。卿且回家養息一月,再作
計謀。”孟雄謝恩出朝。夏主又與群臣酌議,眾文武奏道:“大未將勇兵精,實難
取勝。我主屢次興兵侵擾宋土,他若乘勝來征我邦,如何抵敵?不若趁宋軍未到之
前,先上降書請和為上策,未知我主聖意如何?”元吳說道:“眾卿所奏有理,事
有不可為而為之者,如今出於不得已,且修求和表文。”夏主當下修了表文,即傳
旨庫中,取到金珠之物,用車輛載起,差文武大員,即日登程,望邊關一路進發。
且說邊關狄石正副元帥酌量,西夏兵竭將疲,不敢輕視我們,想必求和於我國。
石玉道:“可惱西夏屢次興師,侵犯邊疆,若不分鎮四路邊城,則山西全省,非朝
廷所有。”范爺道:“此患非今日初釀,前因呂夷簡專權,先帝又為姑息,粉飾太
平。夷簡朋比為奸,蔽塞聖聰,將忠良之臣,紛紛貶黜,只圖肥己,不顧天下之患。
故西夏窺視我土,時犯我疆,皆是這班奸黨之過,豈不可痛!”言畢,莫不感恨咨
嗟不已。

這日元帥修齊本章,即差孟定國趕送汴京,達呈天子。其時包公陳州賑饑之事
已完,回朝復旨。是日天子設朝,孟定國呈上表奏,俯伏金階。本章上大意道:
“西夏又興兵二十萬,力攻邊關,已被殺敗逃回。有百花女至關投降,並帶糧草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