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樓》第二十九回 信奸言頑寇劫征衣 出偈語高僧解大惑


渡,只得繞河邊而進。到了大狼山,天色大亮,陽和日暖,雪弄冰散,吩咐眾嘍羅
將軍衣、車輛、糧草、馬匹停屯山下,弟兄上山求見贊大王。有軍士進內稟知其事,
贊天王頓時升座金頂蓮花帳,百勝無敵將軍子牙猜對坐,還有左右先鋒,大孟洋小
孟洋坐於兩旁。贊大王傳令,速喚牛氏弟兄進見。牛氏弟兄進至山中帳下,同見贊
天王已畢,仍然跪下。贊天王開言問道:“你二人叫牛健、牛剛么?”弟兄二人說:
“然也。小人乃磨盤山上強民,乃同胞手足。”贊天王道:“你二人既然在磨盤山
為盜,而今到此何乾?”二人稟道:“啟大王,小人久已有心要來投降麾下,愧無
進身之路,幸喜得宋君差來狄青,解送軍衣到邊關,道經磨盤山,已被小人殺退護
標將兵,劫掠軍衣到來,投獻大王。又有三年糧草,並財帛馬匹,精壯嘍羅一萬二
千,伏乞大王一併收用,小人弟兄,當效犬馬之勞。”贊天王道:“孤打聽得朝中
狄青乃一員虎將,況三十萬征衣,豈無將兵護送,你弟兄有多大本領,殺退得解官,
搶劫得征衣,莫非楊宗保打發來的奸細,欲為內應么?”二人道:“大王,小人並
非楊宗保打發來的奸細,現在磨盤山已火焚山寨,乃是有憑有據的。三十萬征衣,
餘外金銀,萬餘嘍羅,馬匹糧餉,都在山下,並沒有絲毫隱瞞的。”贊天王聽了,
吩咐大孟洋下山去查明。大孟洋領命,立刻下山逐一檢驗訖,即回帳中稟知,贊天
王方才準了,收錄兄弟二人。一萬二千嘍羅兵注名上冊,糧炯歸倉,馬匹歸廄,金
寶收貯了,又將三十萬征衣散給眾兵。這些西戎兵,多是皮衣裘褲,比了大宋軍衣;
和暖得多,是以眾兵用不著,原封不動,待等狄青一到,原壁奉還。此是後話,也
不煩言。
卻說狄欽差上一夜在報恩寺安宿,至次日早晨乃十月十三日,紅日東升,急忙
忙洗漱用茶已畢,就去告別老僧,聖覺禪師微笑道:“王親大人,征衣昨夜已失,
但願有歸回之日,大人也不必介懷。如今貧僧有偈言數句相贈,大人休要見笑。此
去便有應驗。”狄青細思,這老和尚未逢面即知名姓,是個深明德性、潛修品粹的
高僧,故一心恭敬,敬領偈言。當下這老和尚向袖中取出一柬,遞與狄青,狄青雙
手接過,口中稱謝道:“得蒙老師指示,感德殊深。”將出柬來一看,有詩四句,
詩曰:
匹馬單刀徑向西,高山煙鎖霧雲迷,
半途刺客須防備,莫教群奸逞意為。
狄爺看罷偈言,收進皮囊,又道:“小將此去邊關,不知吉凶如何?還求老師
再指迷途,更見慈悲之德。”老和尚道:“大人乃保宋大臣,縱有兇險,自能逢凶
化吉,何須多慮。”狄爺聽了道:“老師妙旨不差,就此拜別。”早有少年僧牽出
龍駒,狄爺坐上,執起金刀,出寺而去。
再說焦廷貴在驛亭中睡醒轉來,一輪紅日,早已出現東方,揉開二目,說道:
“不好了!”插回腰刀,拿起鐵棍,急匆匆解下馬,跨上征鞍。只為奉元帥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