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卷一百一十三 志第十九◎官氏九



右第七品

蕩寇將軍 盪虜將軍 盪難將軍 盪逆將軍 五品正從將軍長史、司馬 強弩將軍 二大、二公行參軍 司空、皇子行參軍 第二品將軍、始蕃王列曹行參軍 第三品將軍、三蕃王主簿、列曹參軍事 第一品將軍開府行參軍 王、公國大農

以前上階

太學博士 皇子常侍 太常博士 從第二品將軍、二蕃王參軍事 從第二品將軍、二蕃王列曹行參軍 從第三品將軍主簿、列曹參軍事 四品正從將軍錄事、功曹、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 司州主簿 奉朝請 國子助教

右從第七品

殄寇將軍 殄虜將軍 殄難將軍 殄夷將軍 第二品將軍、始蕃王行參軍第三品將軍、三蕃王參軍事 第三品將軍、三蕃王列曹行參軍 四品正從將軍主簿、列曹參軍事 侯、伯國郎中令 司州西曹書佐 殿中將軍 皇子侍郎 大長秋丞

以前上階

侍御史 協律郎 辨章郎 從第二品將軍、二蕃王行參軍 從第三品將軍參軍事 從第三品將軍列曹行參軍 五品正從將軍錄事、功曹、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 王、公國中尉 司州祭酒從事 下縣令、相

右第八品

掃寇將軍 掃虜將軍 掃難將軍 掃逆將軍 司州議曹從事史 二大、二公長兼行參軍 公車令 符節令 諸署令千(石已上者。) 中黃門令 門下錄事尚書都令史 主書令史 殿中侍御史 中謁者僕射 中黃門冗從僕射

以前上階

宮門僕射 侯、伯國大農 司空、皇子長兼行參軍 二大、二公長兼行參軍皇子上、中、下將軍 皇子中大夫 二率丞 四品正從將軍列曹行參軍 王、公國常侍 厲武將軍 厲鋒將軍 虎牙將軍 虎奮將軍 五品正從將軍主簿、列曹行參軍 司州文學 從第一品將軍、開府長兼行參軍 員外將軍

右從第八品

曠野將軍 橫野將軍 子、男國郎中令 太祝令 諸署令(六百石已上者)中黃門 公主家令 皇子典書令 四門國小博士 律博士 校書郎 二大、二公參軍督護 檢校御史

以前上階

王、公國侍郎 侯、伯國中尉 謁者 太子三卿丞 五品正從將軍列曹行參軍 司空、皇子參軍督護 第二品將軍、始蕃王長兼行參軍 從第一品將軍、開府參軍督護 殿中司馬督

右第九品

偏將軍 裨將軍 太子廄長 監淮海津都尉 諸局都尉 皇子典祠令 皇子學官令 皇子典衛令 王公國上中下將軍 王公國中大夫 諸署令(不滿六百石者。)

以前上階

第二品將軍、始蕃王參軍督護 從第二品將軍、二蕃王長兼行參軍 太常、光祿、衛尉、領、護詹事功曹、五官 治禮郎 子、男國大農 小黃門 員外司馬督

右從第九品

前世職次皆無從品,魏氏始置之,亦一代之別制也。

正始元年十一月,罷郡中正。

四年九月詔曰:"五校昔統營,位次於列卿,奉車都尉禁侍美官,顯加通貴。世移時變,遂為冗職。既典名猶昔,宜有定員,並殿中二司馬亦須有常數。今五校可各二十人,奉車都尉二十人,騎都尉六十人,殿中司馬二百人,員外司馬三百人。"

永平元年十二月,尚書令高肇,尚書僕射、清河王懌等奏置國小博士員三千人。

二年正月,尚書令高肇奏,都水台請依舊二使者,參軍事、謁者並錄事、令史亦隨事更立。韶曰:"使者置二,可如所奏。其下屬司,唯須充事耳,亦何勞多也。參軍、錄事並更置一,謁者加二,令史依舊。"肇又奏諸州諮議、記室、戶曹、刑獄、田曹、水曹、集曹、士曹參軍悉並省之。

四年七月,詔改宗子羽林為宗士,其本秩付尚書計其資集,敘從七已下、從八已上官。

正光元年七月,置左、右衛將軍各二人。

十二月,罷諸州中正,郡縣定姓族,後復。

孝昌二年十月,詔宗士、庶子二官各增二百人。置望士隊四百人,取肺府之族有武藝者。

孝莊初,以爾朱榮有扶翼之功,拜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又拜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增佐吏。又以太尉、上黨王天穆為太宰,增佐吏。

永安二年,各詔復置司直十人,視五品,隸廷尉,復治御史檢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