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卷八十五 列傳文苑第七十三◎袁躍 裴敬憲 盧觀 封肅 邢臧 裴伯茂 邢昕 溫子升



及帝殺爾朱榮也,子升預謀,當時赦詔,子升詞也。榮入內,遇子升,把詔書問是何文書,子升顏色不變,曰"敕"。榮不視之。爾朱兆入洛,子升懼禍逃匿。永熙中,為侍讀兼舍人、鎮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遷散騎常侍、中軍大將軍,後領本州大中正。

蕭衍使張皋寫子升文筆,傳於江外。衍稱之曰:"曹植、陸機復生於北土。恨我辭人,數窮百六。"陽夏太守傅標使吐谷渾,見其國主床頭有書數卷,乃是子升文也。濟陰王暉業嘗云:"江左文人,宋有顏延之、謝靈運,梁有沈約、任昉,我子升足以陵顏轢謝,含任吐沈。"楊遵彥作《文德論》,以為古今辭人皆負才遺行,澆薄險忌,唯邢子才、王元景、溫子升彬彬有德素。

齊文襄王引子升為大將軍府諮議參軍。子升前為中書郎,常詣蕭衍客館受國書,自以不修容止。謂人曰:"詩章易作,逋峭難為。"文襄館客元僅曰:"諸大當賀。"推子升合陳辭。子升久忸怩,乃推陸操焉。及元僅、劉思逸、荀濟等作亂,文襄疑子升知其謀。方使之作獻武王碑文,既成,乃餓諸晉陽獄,食弊襦而死,棄屍路隅,沒其家口。太尉長史宋游道收葬之,又為集其文筆為三十五卷。子升外恬靜,與物無競,言有準的,不妄毀譽,而內深險。事故之際,好預其間,所以終致禍敗。又撰《永安記》三卷。無子。

史臣曰:古之人所貴名不朽者,蓋重言之尚存,又加之以才名,其為貴顯,固其宜也。自余或位下人微,居堂亦何能自達。及其靈蛇可握,天網俱頓,並編緗素,鹹貫儒林,雖其位可下,其身可殺,千載之後,貴賤一焉。非此道也,孰雲能致。凡百士子,可不務乎!

《魏書》 北齊·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