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精誠



老子〔文子〕曰:人主之思,神不馳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懷其仁誠之心,甘雨以時,五穀蕃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月省時考,終歲獻貢;養民以公,威厲不誡,法省不煩,教化如神,法寬刑緩,囹圄空虛,天下一俗,莫懷奸心,此聖人之恩也。夫上好取而無量,即下貪功而無讓,民貧苦而分爭生,事力勞而無功,智詐萌生,盜賊滋彰,上下相怨,號令不行,夫水濁者魚[口撿去手],政苛者民亂,上多欲即下多詐,上煩擾即下不定,上多求即下交爭,不治其本而救之於末,無以異於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聖人事省而治,求寡而贍,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為而成,懷自然,保至真,抱道推誠,天下從之如響之應聲,影之象形,所修者本也。

老子〔文子〕曰:精神越於外,智慮蕩於內者,不能治形,神之所用者遠,則所遺者近。故「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此言精誠發於內,神氣動於天也。

老子〔文子〕曰:冬日之陽,夏日之陰,萬物歸之而莫之使,極自然至精之感,弗召自來,不去而往,窈窈冥冥,不知所為者而功自成;待目而照見,待言而使命,其於治難矣。皋陶喑而為大理,天下無虐刑,何貴乎言者也;師曠瞽而為太宰,晉國無亂政,何貴乎見者也;不言之令,不視之見,聖人所以為師也。民之化上,不從其言,從其所行,故人君好勇,弗使鬥爭而國家多難,其漸必有劫殺之亂矣;人君好色,弗使風議而國家昏亂,其積至於淫[水失]之難矣,故聖人精誠別於內,好憎明於外,出言以副情,發號以明指。是故,刑罰不足以移風,殺戮不足以禁奸,唯神化為貴,精至為神,精之所動,若春氣之生,秋氣之殺。故君子者,其猶射者也,於此毫末,於彼尋丈矣!故理人者,慎所以感之。

老子〔文子〕曰:懸法設賞而不能移風易俗者,誠心不抱也,故聽其音則知其風,觀其樂即知其俗,見其俗即知其化。夫抱真效誠者,感動天地,神逾方外,令行禁止,誠通其道而達其意,雖無一言,天下萬民、禽獸、鬼神與之變化。故太上神化,其次使不得為非,其下賞賢而罰暴。

老子〔文子〕曰:大道無為,無為即為有,無有者不居也,不居者即處無形,無形者不動,不動者無言也,無言者即靜而無聲無形;無聲無形者,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是謂微妙,是謂至神,「綿綿若存,是謂天地之根。」道無形無聲,故聖人強為之形,以一字為名,天地之道。大以小為本,多以少為始,天子以天地為品,以萬物為資,功德至大,勢名至貴,二德之美與天地配,故不可不軌大道以為天下母。

老子〔文子〕曰:賑窮補急則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世無災害,雖聖無所施其德,上下和睦,雖賢無所立其功。故至人之治,含德抱道,推誠樂施,無窮之智,寢說而不言,天下莫貴其不言者,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著於竹帛,鏤於金石,可傳於人者,皆其粗也。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末世之學者,不知道之所體一,德之所總要,取成事之跡,跪坐而言之,雖博學多聞,不免於亂。

老子〔文子〕曰: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說道。聖人不降席而匡天下,情甚於[言梟]呼,故同言而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行,誠在令外也。聖人在上,民化如神,情以先之,動於上不應於下者,情令殊也。三月嬰兒未知利害,而慈母愛之愈篤者,情也。故言之用者變,變乎小哉;不言之用者變,變乎大哉。信君子之言,忠君子之意,忠信形於內,感動應乎外,賢聖之化也。

老子〔文子〕曰:子之死父,臣之死君,非出死以求名也,恩心藏於中而不違其難也。君子之憯怛非正為也,自中出者也,亦察其所行,聖人不慚於景,君子慎其獨也,舍近期遠,塞矣。故聖人在上,則民樂其治;在下,則民慕其意,志不忘乎欲利人也。

老子〔文子〕曰:勇士一呼,三軍皆辟,其出之誠也;唱而不和,意而不載,中必有不合者也。不下席而匡天下者,求諸己也,故說之所不至者,容貌至焉,容貌所不至者,感忽至焉,感乎心發而成形,精之至者可形接,不可以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