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征西》第三十七回 奏訴前因明君剖斷 敘談遠別狄後宣親

  第三十七回 奏訴前因明君剖斷 敘談遠別狄後宣親
詩曰:
高年秋母下天牢,只為奸謀計害多。
今日方能離禁難,蒼天不負寡編孤。
且說狄元帥當金殿陳奏明上年奉旨平西,走差國度,單單留親等緣由。當下仁
宗聽罷~想:“從前孫秀陳奏說狄青投降西遼,實實假的,如今不必再提起此事了。”
降旨要將貢獻之物一齊呈來觀看。狄爺聽了,即忙步出千朝門,令軍士將四箱貢禮、
一柄珍珠旗呈進金鑾殿上,一一打開。萬歲看畢,然後又將珍珠旗拆去包鑲,君臣
一同觀看。這柄旗沒有一人見過,君臣各人焉能辨得出真假?無非眾人贊個好字。
君臣覽畢,聖上傳旨,內侍一併收歸庫內。狄元帥又將降表、冊籍呈上龍案。萬歲
看過降書,又看冊子上是原日統領人馬若干,損去若於,收降番兵多少,用去糧響
多少,尚剩若干,並將眾將兵功勞簿開載明白。御覽已完,傳旨說:“狄卿原有重
罪,茲今姑念跋涉一番之勞,如今有功不計,有罪已消。另日有功,再加升爵,收
降人馬兵部收回,餘糧戶部收回。”萬歲傳旨往天牢放出狄元帥之母。
元帥正要上前謝恩,早有國丈龐洪說:“臣啟陛下,這狄青未代西遼先投單單,
誤國招親,罪該萬死,功小罪大,抵消不得。伏乞我主聖裁!”萬歲聽了一想,說
聲:“龐卿,你大無情了!這狄卿乃你保舉的。他既有不赦之罪,龐卿豈無保舉不
力之過么?寡人勸你差不多些也罷。”龐卿聽了聖上之言,羞慚滿面,低頭不語。
此時,九位王爺、八位候爺一班忠臣好不開懷暗喜。此刻嘉祐王退朝,群臣各散。
狄爺退出午朝門,見國丈也出。狄爺說:“國丈,你我也差不多些,既為一殿之臣,
同僚之誼,何不一同輔主?你我相安,有何不美?”龐洪聽罷,道:“你的話好無
分曉,老夫是公平直斷之言,那有生心與你結仇作對!”說完登了坐轎回歸相府,
滿懷不悅,暗道:“聖上原來寵愛於他。老夫總要擺布這狗頭死地,方才罷休!”
不表龐洪煩惱,且言眾位王爺並不是懼怕狄爺,要奉承他,只因敬他平西有功,
是個忠良將士,勞於汗馬,乃江山鼎力之臣。內有幾個龐黨奉承,是面從心違的,
一班硬重直臣則是實情。相應的你邀我扯,狄爺此刻也分身不暇,有潞花王叫聲:
“表弟,母后著你去相見,與孤家去罷!”狄爺微笑道:“難得姑娘這等好心,當
先往拜見才為合理。”便說:“列位大人,容下官去拜見姑娘,然後再來奉謁列位
大人便了。”眾王侯齊聲說道:“不敢!”拱手相辭,登車起馬各回府中去了。元
帥又吩咐眾將在華亭驛所安屯便了,且待聖旨到下再行定奪。此時,狄爺乘現月龍
駒,潞花王爺騎上白狻猊一同並馬而行。
先說有高年的趙千歲乃是石玉丈人,這位王爺早已差人來請石郡馬回府。這石
玉此時巴不得的即拜見母親同著郡主,即時別過張、劉。焦、李四人,一路到了趙
千歲府中。原來這位趙爺乃仁宗天子的叔父,年已將七十,單生女一人。狄元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