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孝經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有人說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於後人附會。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於秦漢之際。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註解者及百家。現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邴疏。全書共分18章。 該書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發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書中指出,孝是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祿。《孝經》在中國倫理思想中,首次將孝親與忠君聯繫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並把“孝”的社會作用絕對化神秘化,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 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 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 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 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 之孝也。《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 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云:“夙夜匪懈,以事 一人。” 
 
士章第五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 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考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 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 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 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 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 陳之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 好惡,而民知禁。《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 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 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 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 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 之。’” 
 
聖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 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 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 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聖人因嚴以教敬, 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 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 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 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 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 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 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