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九十七



李騕攻宋州,智興悉銳師出宋西鄙,破之漳口。騕平,加檢校尚書左僕射。李同捷以滄德叛,智興請悉師三萬齎五月糧討賊,詔拜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滄德行營招撫使。既戰,降其將十輩、銳士三千,遂拔棣州。諸將聞,戰愈力,遂有功。入朝,燕麟德殿,賜予備厚。冊拜太傅,封雁門郡王,進兼侍中。改忠武、河中、宣武三節度。卒,年七十九,贈太尉。

子九人,晏平、宰知名。

晏平幼從父軍,以討同捷功,檢校右散騎常侍、朔方靈鹽節度使。父喪,擅取馬四百、兵械七千自衛歸洛陽。御史劾之,有詔流康州,不即行,陰求援於河北三鎮。三鎮表其困,改撫州司馬。給事中韋溫、薛廷老、盧弘宣等還詔不敢下,改永州司戶參軍。溫固執,文宗諭而止。

晏宰,後去"晏",獨名宰。少拳果,長隸神策軍。甘露之變,以功兼御史大夫,為光州刺史。有美政,觀察使段文昌薦之朝,除鹽州刺史。持法嚴,人不甚便。累擢邠寧慶節度使。回鶻平,徙忠武軍。

討劉稹也,詔宰以兵出魏博,趨磁州。當是時,何弘敬陰首鼠,聞宰至,大懼,即引軍濟漳水。宰相李德裕建言:"河陽兵寡,以忠武為援,既以捍洛,則並制魏博。"遂詔宰以兵五千椎鋒,兼統河陽行營。進取天井關,賊黨離沮。德裕以宰乘破竹勢不遂取澤州,以其子晏實守磁,為顧望計,帝有詔切責。宰懼,急攻陵川,破賊石會關,進攻澤州。其將郭誼殺稹降。宰傳稹首京師,遂節度太原。

宣宗初,入朝,厚結權幸求宰相,周墀劾之,乃還軍。吐蕃引党項、回鶻寇河西,詔統代北諸軍進擊。以疾不任事,徙河陽。罷為太子少保,分司東都。進少傅,卒。

晏實幼機警,智興自養之,故名與諸父齒。稹平,擢淄州刺史,終天雄節度使。

杜兼,字處弘,中書令正倫五世孫。初,正倫無子,故以兄子志靜為後。父廙,為鄭州錄事參事軍事。安祿山亂,逃去,賊索之急,宋州刺史李岑以兵迎之,為追騎所害。兼尚幼,逃入終南山。伯父存介為賊執,臨刑,兼號呼願為奴以贖,遂皆免。

建中初,進士高第,徐泗節度使張建封表置其府。積勞為濠州刺史。性浮險,尚豪侈。德宗既厭兵,大抵刺史重代易,至歷年不徙。兼探帝意,謀自固,即脩武備,募占勁兵三千。帝以為才,遂橫恣。僚官韋賞、陸楚皆聞家子,有美譽,論事忤兼,誣劾以罪。帝遣中人至,兼廷勞畢,出詔執賞等殺之,二人無罪死,眾莫不冤。又妄系令狐運而陷李藩,欲殺之,不克。

元和初,入為刑部郎中,改蘇州刺史。比行,上書言李錡必反,留為吏部郎中。尋擢河南尹。杜佑素善兼,終始倚為助力。所至大殺戮,裒蓺財貲,極耆欲。適幸其時,未嘗敗。卒,年七十。家聚書至萬卷,署其末,以墜鬻為不孝,戒子孫雲。

從弟羔,貞元初及進士第,有至性。父死河北,母更兵亂,不知所之,羔憂號終日。及兼為澤潞判官,鞫獄,有媼辨對不凡,乃羔母,因得奉養。而不知父墓區處,晝夜哀慟;它日舍佛祠,觀柱間有文字,乃其父臨死記墓所在。羔奔往,亦有耆老識其壠,因是乃得葬。元和中,為萬年令,時許季同為長安令,京兆尹元義方責租賦不時,系二縣吏,將罪之。羔等辯列尤苦,尹不為縱。羔乃謁宰相,請移散官。憲宗遣中使問狀,具對府政苛細,力不堪奉。詔皆免官,奪尹三月俸。議者以羔為直。未幾,授戶部郎中,後歷振武節度使,以工部尚書致仕。卒,贈尚書右僕射,謚曰敬。

子中立,字無為,以門蔭歷太子通事舍人。開成初,文宗欲以真源、臨真二公主降士族,謂宰相曰:"民間脩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詔宗正卿取世家子以聞。中立及校書郎衛洙得召見禁中,拜著作郎。月中,遷光祿少卿、駙馬都尉,尚真源長公主。

中立數求自試,憒憒不樂,因言:"朝廷法令備具,吾若不任事,何賴貴戚撓天下法耶?"帝聞異之,轉太僕、衛尉二少卿,歷左右金吾大將軍。京師惡少優戲道中,具騶唱呵衛,自謂"盧言京兆",驅放自如。中立部從吏捕系,立箠死。遷司農卿。繩吏急,反為中傷,左徙慶王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