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郝廷玉驍勇善格鬥,為光弼愛將。及保河陽,禽徐璜玉,功為多。累封安邊郡王,授神策將軍。吐蕃犯京畿,與馬璘屯中渭橋。它日,魚朝恩聞其善布陣,請觀之。廷玉申號令,鳴鼓角,部伍坐作進退若一。朝恩嘆曰:"吾處兵間久,今始識訓練法。"廷玉惻然曰:"此臨淮王遺法也。王善御軍,賞當功,罰適過,每校旗,不如令者輒斬。由是人皆自效,而赴蹈馳突,心破膽裂。自臨淮歿,無復校旗事,此安足賞哉?"累為秦州刺史。卒,贈工部尚書。

李國臣,河西人,本姓安。力能抉關,以折衝從收魚海五城,遷中郎將。後為朔方將,積勞擢雲麾大將軍,賜姓李。從光弼守河陽,累封臨川郡王。大曆八年,為鹽州刺史。吐蕃敗渾瑊於黃菩原,將略汧、隴,國臣謂人曰:"虜乘勝,必擾京師,我趨秦原,彼當反顧。"乃引兵登安樂山,鳴鼓而西,日行三十里。吐蕃聞之,自百里城回軍,逾險,瑊因擊敗之。卒,贈揚州大都督。

白孝德,安西人,事光弼為偏裨。史思明攻河陽,使驍將劉龍仙以騎五十挑戰,加右足馬鬛上,嫚罵光弼。光弼登城顧諸將曰:"孰能取是賊?"僕固懷恩請行,光弼曰:"是非大將所宜。"左右以孝德對。召問所須幾兵,對曰:"願出五十騎,見可而進,大軍鼓譟以張吾氣,足矣。"光弼撫其背遣之。孝德擁二矛,策馬絕河,半濟,懷恩賀曰:"事克矣。其攬轡便辟,可萬全者。"龍仙見,易之,不為動。將至,若引避然,孝德振手止之曰:"侍中使致辭,無它。"與語須之,瞋目曰:"賊識我乎?我,白孝德也。"龍仙罵之,乃躍馬前搏,城上因大噪,五十騎繼進,龍仙環堤走,追斬其首以還。後累功至北庭行營節度使,徙邠寧。僕固懷恩引吐蕃兵入寇,孝德擊敗之。永泰初,吐蕃、回紇圍涇陽,郭子儀說回紇約盟,吐蕃退走,子儀使渾瑊以兵五千出奉天,命孝德應之,大戰赤沙烽,斬獲甚眾。累封昌化郡王,歷太子少傅。建中元年卒,贈太保。

張伯儀,魏州人,以戰功隸光弼軍。浙賊袁晁反,使伯儀討平之,功第一,擢睦州刺史。後為江陵節度使。樸厚不知書,然推誠遇人,軍中畏肅,民亦便之。李希烈反,詔與賈耽、張獻甫收安州。戰不利,伯儀中流矢,師卻,失所持節。賊追及,奮刀以御之,兩刃相向不得下,會救至,免。至漢水,拿野人船以達沔州。潰兵至江陵,哭於廷,伯儀妻勞勉,出其家帛給之,乃定。伯儀收散卒還。久之,除右龍武統軍。卒,贈揚州大都督。既請謚,博士李吉甫議以"中興三十年而兵未戢者,將帥養寇藩身也。若以亡敗為戒,則總干戈者必圖萬全,而不決戰。若伯儀雖敗,而其忠可錄。"遂謚曰恭。

白元光,字元光,其先突厥人。父道生,歷寧、朔州刺史。元光初隸本軍,補節度先鋒。安祿山反,詔徙朔方兵東討,元光領所部結義營,長驅從光弼出土門。累遷太子詹事,封南陽郡王,為兩都游弈使。

長安平,率兵清宮,進擊餘寇,身被數創,肅宗躬為傅藥。轉衛尉卿,兼朔方先鋒。史思明攻河陽,光弼召主騎軍。其後歷靈武留後、定遠城使。貞元二年卒,贈越州都督。

陳利貞,幽州范陽人。初為平盧將,安祿山亂,從光弼軍河南。張巡被圍睢陽也,光弼遣郝廷玉及利貞救之,輕騎出入,廷玉稱為勝己,以子妻之。及歸,薦於光弼,自行間累遷檢校太子賓客,封靜戎郡王。李希烈叛,詔哥舒曜東討,利貞為前鋒,次郟城。賊眾大集,利貞出奇兵五百,橫搗其右,賊鋒詘,數月不敢前。及希烈攻曜襄城,利貞登陴捍守,七十日未嘗櫛沐,非議事不下城。朱泚反,利貞及張廷芝所統士皆幽、薊、河、隴人,故與廷芝合謀應泚,而利貞麾下亦從為亂。夜半,難作,利貞拔劍當軍門,大呼曰:"欲過門者,先殺我!"眾畏其勇,乃止。廷芝出奔。德宗嘉之,擢汝州防禦使。貞元五年,疽發首,卒。遺觀察使崔縱書,自陳受國恩,恨不得死所云。

侯仲莊,字仲莊,蔚州人。為光弼先鋒,授忠武將軍。禽安太清有功,累加冠軍將軍。僕固懷恩以朔方反,仲莊為都將,訓兵自守,號為"平射",人畏其鋒。懷恩敗,郭子儀代之,引為腹心。封上谷郡王,為神策京西將。德宗幸奉天,遷左衛將軍,為防城使。修壘堞,晝夜執戈徼巡。從幸興元,殿軍駱谷,授防禦招收使。帝還都,復鎮奉天,幾二十年。卒,贈洪州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