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八十九



兄芳,有器乾。萊與莘,其母代宗從母也。以外戚奉朝請,皆贊善大夫。

莘子膺,太和初,為右補闕內供奉。其弟齊,佐興元李絳幕府,絳遇害,齊死於難。膺聞,不及請,馳赴之,哀甚,聞者垂泣。後歷工部員外郎。

衛次公,字從周,河中河東人。舉進士,禮部侍郎潘炎異之,曰:"國器也。"高其第。調渭南尉。嚴震在興元,辟佐其府。累遷殿中侍御史。貞元中,擢左補闕、翰林學士。德宗崩,與鄭絪皆召至金鑾殿。時皇太子久疾,禁中或傳更議所立,眾失色。次公曰:"太子雖久疾,冢嫡也,內外繫心久矣。必不得已,宜立廣陵王。"絪隨贊之,議乃定。

順宗立,王叔文等用事,輕弄威柄,次公與絪多所持正。知禮部貢舉,斥華取實,不為權力侵橈。由中書舍人充史館修撰,改兵部侍郎。絪以宰相罷,坐與善,下除太子賓客。久乃為陝、虢州觀察使,蠲橫租錢歲三百萬。復入為兵部侍郎。故英公李勣、大理卿徐有功之孫,皆以負不得調,次公召見曰:"子之祖,勛在王府,寧限常格乎?"即優補而遣。進尚書左丞。時方討蔡,數建請罷兵,帝將相之,制稿具而蔡捷書至,乃追止。以檢校工部尚書為淮南節度使。久之,召還,道病卒,年六十六,贈太子少傅,謚曰敬。

次公本善琴,方未顯時,京兆尹李齊運使子與游,請授之法,次公拒絕,因終身不復鼓。其節尚終始完絜。

子洙,舉進士,尚臨真公主,檢校秘書少監、駙馬都尉。文宗曰:"洙起名家,以文進,宜諫官寵之。"乃為左拾遺,歷義成節度使。鹹通中卒。

薛戎,字元夫,河中寶鼎人。客毗陵陽羨山,年四十餘不仕。江西觀察使李衡辟署幕府,三返乃肯應。故宰相齊映代衡,奏留之。府罷,復歸陽羨。福建觀察使柳冕辟佐其府。先是,馬總佐鄭滑府,監軍宦人誣劾之,貶泉州別駕。冕欲除總以附幸家,即使戎攝刺史,按置其罪。戎曰:"以是待我耶?我始不願仕,正謂此爾!"不肯從,還白其狀。冕怒,據案引戎入,戎叱引者曰:"見賓客乃爾乎?"由東廂進。冕度未可屈,揖而去,囚之它館,環兵脅辱之,累月,戎終不為屈。淮南節度使杜佑聞之,書責冕,會冕亦病死,得解,自放江湖間。

復為藩府交奏,稍遷河南令。吐突承璀討鎮州,所過吏迎廷畏不及,治道前驅,惟戎境內按故無所治迓。留府卒犯令者,縛置獄,留守怒,遣將略出之,不與。累遷浙東觀察使,所部州觸酒禁者罪當死,橘未貢先鬻者死,戎弛其禁。卒治下,年七十五,贈左散騎常侍。

戎為吏,不尚約束詭名譽,其有善,歸之所部。故居官時無灼灼可驚者,已罷則懷之。悉奉稟賙濟內外親,無疏遠皆歸之。既病,以所有分遺之曰:"吾死矣,可持為歸資!"眾皆哭而去。

弟放,端厚寡言。第進士,擢累兵部郎中。穆宗為太子,拜侍讀,及即位,參贊機命。帝謂曰:"小子新立,懼不克荷,先生宜相,以輔不逮。"放叩頭曰:"臣庸淺,不足塵大任,自有賢能處之。"帝美其誠,進工部侍郎、集賢學士,寵待尤至。改刑部侍郎。

帝嘗問:"朕欲學經與史,何先?"放曰:"《六經》者,聖人之言,孔子所發明,天人之極也。《史記》道成敗得失,亦足以鑒,然謬於是非,非《六經》比。"帝曰:"吾聞學者白首不能通一經,安得其要乎?"對曰:"《論語》,《六經》之菁華也;《孝經》,人倫之本也。漢時《論語》首立於學官。光武令虎賁士皆習《孝經》,玄宗為注訓,蓋人知孝慈,則氣感和樂也。"帝曰:"聖人以孝為至德要道,信然。"終江西觀察使,謚曰簡。

胡證,字啟中,河中河東人。舉進士第,渾瑊美其才,又以鄉府奏寘幕下。繇殿中侍御史為韶州刺史,以母老辭,為太子舍人。更從襄陽於頔,署掌書記。入為戶部郎中。田弘正以魏博內屬,請使自副,詔兼御史中丞,為弘正副使。入遷諫議大夫。

元和九年,党項屢擾邊,而單于都護府累更武將,職事廢,證以儒而勇選拜振武軍節度使。道河中,時趙宗儒為帥,以州民入謁,里人榮之。居四年,召任金吾大將軍,又充京西、京北巡邊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