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於是置河陰、集津、三門倉,引天下租繇盟津溯河而西。三年積七百萬石,省運費三十萬緡。或曰:"以此緡納於上,足以明功。"答曰:"是謂以國財求寵,其可乎?"敕吏為和市費。遷侍中。

二十四年,以尚書左丞相罷,封趙城侯。夷州刺史楊浚以贓抵死,有詔杖六十,流古州。耀卿上言:"刺史、縣令異諸吏,為人父母,風化所瞻。令使裸躬受笞,事太逼辱。法至死,則天下共之。然一朝下吏,屈挫牽頓,民且哀憐,是忘免死之恩,而有傷心之痛,恐非崇守長、勸風俗意。又雜犯抵死無杖刑,必三覆後決,今非時不覆,或夭其命,非所以寬宥之也。凡大暑決囚多死,秋冬乃有全者。請今貸死決杖,會盛夏生長時並停,則有再生之實。"

是時,特進蓋嘉運破突騎施還,詔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因令經略吐藩。嘉運以新立功,日酣遨未赴屯。耀卿言於帝曰:"嘉運精勁勇烈誠有餘,然臣見其夸言驕色,竊憂之,恐不足與立事。今盛秋防邊,日月已薄,當與軍中士卒相見。若不素講,雖決在一時,恐非制勝萬全之義。且兵未及訓,不能知法;士未懷惠,不可共心。使幸而有楞,非師出以律之善。又萬人之命倚於將,示不得已,故鑿凶門而出。今酣呶朝夕,胖肆自安,非愛人憂國者,不可不察。苟不易帥,宜嚴詔申約,以督其行。"帝乃促嘉運詣部,卒無功還。

天寶初,進尚書左僕射,俄改右僕射,而李林甫代之。上日,林甫到本省,具朝服劍佩,博士導,郎官唱案。禮畢,就耀卿聽事,乃常服,以贊者主事導唱。林甫驚曰:"班爵與公同,而禮數異,何也?""耀卿曰:"比苦眩,不堪重衣。又郎、博士紛泊,非病士所宜。"林甫默然慚。居一歲,卒,年六十三,贈太子太傅,謚曰文獻。子綜,吏部郎中。綜子佶。

佶字弘正,幼能文。第進士,補校書郎,判等高,授藍田尉。德宗詔發畿縣民城奉天,嚴郢為京兆,政刻急,本曹尉韋重規妻乳且疾,不敢免。佶請代役,要如程,當時稱其義。

帝幸梁,佶奔見行在,授補闕。李懷光以河中叛,佶建議請討,帝深器之。詔用盧杞為饒州刺史,與諫官執不可。歷遷諫議大夫。黔中觀察使。韋士文為夷獠所逐,詔佶代之,部夷安服。

歷同州刺史、中書舍人,遷尚書右丞。時李巽以兵部尚書領鹽鐵,將遷使局就本曹,經構已半,會佶至,以為不可。巽雖怙恩而強,猶撤之,時重其有守。改吏部侍郎,以疾為國子祭酒、工部尚書。卒,贈吏部尚書,謚曰貞。

佶清勁明銳,所與友皆第一流,鄭餘慶尤厚善。既歿,餘慶為行服,士林美之。

贊曰:開元之盛,所置輔佐,皆得賢才,不者若張、源等,猶惓事職,其建明有足稱道。朝多君子,信太平基歟!張氏三世宰相,然器有所窮,嘉貞窮於俗,延賞窮於忮,弘靖窮於權,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