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四十二 志第三十二



榮州和義郡,中。武德元年析資州置。治公井,六年徙治大牢,永徽二年徙治旭川。土貢:紬、班布、葛、利鐵、柑。戶五千六百三十九,口萬八千二十四。縣六:(有威遠軍。)旭川,(中下。貞觀元年析大牢置。)應靈,(中下。本大牢,景龍二年省雲州及羅水、雲川、胡連三縣入焉。天寶元年更名。有鹽。)公井,(中下。武德元年置。有鹽。)資官,(中下。本隸嘉州,武德六年來屬。有鹽,有鐵。)威遠,(中下。貞觀元年析置婆日、至如二縣。二年以瀘州之隆越來屬。八年省婆日、至如、隆越入焉。有鹽。)和義。(中下。本隸瀘州,貞觀八年來屬。)

昌州,下都督府。乾元二年析資、瀘、普、合四州之地置,治昌元。大曆六年州、縣廢,其地各還故屬,十年復置。光啟元年徙治大足。土貢:麩金、麝香。縣四:大足,(下。本合州巴川地。)靜南,(中。)昌元,(上。)永川。(下。本渝州壁山縣地。有鐵。)

瀘州瀘川郡,下都督府。土貢:麩金、利鐵、葛布、班布。戶萬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萬五千七百一十一。縣五:瀘川,(中。貞觀八年析置涇南縣,後省。)富義,(中。本富世,武德九年省來鳳縣入焉。貞觀二十三年更名。)江安,(中。貞觀元年以夷獠戶置思隸、思逢、施陽三縣。八年省施陽,十三年省思隸、思逢入焉。有鹽。)合江,(中。)綿水。(中。)

保寧都護府,天寶八載以劍南之索磨川置,領牂柯、吐蕃。

右劍南採訪使,治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