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四十 志第三十



蓬州蓬山郡,下。本鹹安郡,武德元年,以巴州之安固、伏虞,隆州之儀隴、大寅,渠州之宕渠、鹹安置,開元二十九年徙治大寅,至德二載更郡名。土貢:綿、紬。戶萬五千五百七十六,口五萬三千三百五十三。縣七:蓬池,(中。本大寅,廣德元年更名,後省,開成元年復置。)良山,(中。本安固,天寶元年更名,寶曆元年省入蓬池,大中中復置。)儀隴,(中。武德三年以縣置方州。八年州廢,還隸蓬州。)伏虞,(中。)宕渠,(中下。寶曆元年省入蓬山,大中中復置。)蓬山,(上。本鹹安,至德二載更名。)朗池。(中。武德四年析果州之相如縣置,隸果州,寶應元年來屬。寶曆元年省,開成二年復置。)

通州通川郡,上。土貢:紬、綿、蜜、蠟、麝香、楓香、白藥實。戶四萬七百四十三,口十一萬八百四。縣九:通川,(上。武德二年置思來縣,貞觀元年省入焉。)永穆,(上。本隸巴州。武德二年以永穆及歸仁置萬州,又置諾水、廣納、太平、恆豐四縣,七年省諾水。貞觀元年州廢,以歸仁還隸巴州,廣納隸壁州,省太平、恆豐入永穆,來屬。)三岡,(中。寶曆元年省,大中五年復置。)石鼓(,中。寶曆元年省,大中元年復置。)東鄉,(中。武德三年置南石州,又置下蒲、昌樂二縣。八年州廢,省昌樂入石鼓,下蒲入東鄉,來屬。)宣漢,(中下。武德元年置南井州,並析置東關縣。貞觀元年州廢,省東關,以宣漢來屬。有鹽,有金。)新寧,(中下。武德二年析通川置。大和三年隸開州,四年來屬。)巴渠,(中。永泰元年析石鼓置,大和三年隸開州,四年來屬。)閬英。(中。天寶九載置。)

開州盛山郡,下。本萬世郡,義寧二年,析巴東郡之盛山、新浦,通川郡之萬世、西流置,天寶元年更名。土貢:白紵布、柑、芣絪實。戶五千六百六十,口三萬四百二十一。縣三:開江,(上。本盛山,貞觀元年省西流縣入焉,廣德元年更名。)新浦,(中下。)萬歲。(中下。本萬世,貞觀二十三年更名,寶曆元年省,尋復置。有鹽。東南五里有靈洞,貞元九年雷雨震開。)

閬州閬中郡,上。本隆州巴西郡,先天二年避玄宗名更州名,天寶元年更郡名。土貢:蓮綾、綿、絹、紬、縠。戶二萬九千五百八十八,口十三萬二千一百九十二。縣九:閬中,(緊。本閬內,武德四年更名,是年析置思恭縣,七年省。有靈山;有鹽。)晉安,(中。本晉城,武德中避隱太子名更。)南部,(上。有鹽。)蒼溪,(中下。有雲台山、紫陽山。)西水,(中下。)奉國,(上。武德七年隸西平州,貞觀元年州廢,還隸隆州。)新井,(中。武德元年析南部、晉安置。有鹽。)新政,(中。本新城,武德四年析南部、相如置,避隱太子名更。有鹽。)岐坪。(中。本隸利州,開元二十三年來屬,寶曆元年省入奉國、蒼溪,天復中,王建表置。)

果州南充郡,中。武德四年析隆州之南充、相如置,大曆六年更名充州,十年復故名。土貢:絹、絲布。戶三萬三千六百四,口八萬九千二百二十五。縣五:南充,(上。有鹽。)相如,(中。有鹽。)流奚,(中。開耀元年析南充置。)西充,(上。武德四年析南充置。有鹽。)岳池。(中。萬歲通天二年析南充、相如置。有龍扶速山。)

渠州潾山郡,下。本宕渠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紬、綿、藥實、買子本實。戶九千九百五十七,口二萬六千五百二十四。縣三:流江,(上。武德元年析置義興縣,別置賨城縣,八年皆省。)渠江,(中。本賨城,武德元年曰始安,又析置豐樂縣,八年省。天寶元年更名。)潾山。(中下。武德元年析潾水置,以縣置潾州,並置鹽泉縣及渠州之潾水、墊江以隸之。三年以潾水來屬。八年州廢,以墊江隸忠州,潾山來屬。久視元年分蓬州之宕渠置大竹縣,隸蓬州。至德二載來屬。寶曆元年省潾水、大竹入潾山。有鐵。)

右西道採訪使,治梁州。

隴右道,蓋古雍、梁二州之境,漢天水、武都、隴西、金城、武威、張掖、酒泉、燉煌等郡,總為鶉首分。為州十九,都護府二,縣六十。其名山:秦嶺、隴坻、鳥鼠同穴、朱圉、西傾、積石、合黎、崆峒、三危。其大川:河、洮、弱、羌、休屠之澤。厥賦:布、麻。厥貢:金屑、礪石、鳥獸、革角。自祿山之亂,河右暨西平、武都、合川、懷道等郡皆沒於吐蕃,寶應元年又陷秦、渭、洮、臨,廣德元年復陷河、蘭、岷、廓,貞元三年陷安西、北廷,隴右州縣盡矣。大中後,吐蕃微弱,秦、武二州浙復故地,置官守。五年,張義潮以瓜、沙、伊、肅、鄯、甘、河、西、蘭、岷、廓十一州來歸,而宣、懿德微,不暇疆理,惟名存有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