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第三十六

◎郭二張三王蘇薛程唐

郭孝恪,許州陽翟人。少有奇節,不治貲產,父兄以為無賴。隋亂,率少年數百附李密。密喜,謂曰:"世言汝、潁多奇士,不謬也。"使與李勣守黎陽。密敗,勣遣孝恪送款,封陽翟郡公,拜宋州刺史。詔與勣經略武牢以東,所定州縣,委以選補。

竇建德之援洛也,孝恪上謁秦王,進計曰:"王世充力竭計窮,其面縛可跂足待。建德悉眾遠來,糧餉阻絕,殆天亡時也。若固守武牢,以軍汜水,逐機應變,擒殄必矣!"王然之。賊平,置酒大會洛陽宮,語諸將曰:"孝恪策擒賊,王長先下漕,功固在諸君右。"遷上柱國。歷貝、趙、江、涇四州刺史,所至有能名。改左驍衛將軍,累加金紫光祿大夫。

貞觀十六年,拜涼州都督,改安西都護、西州刺史。其地高昌舊都,流徙罪人與鎮兵雜,限以沙磧,隔絕中國,孝恪推誠撫御,盡得其歡心。初,王師滅高昌,詔以所虜焉耆生口七百還焉耆王。王叛歸欲谷設可汗,孝恪請擊之,即拜西州道行軍總管,率步騎三千出銀山道,夜襲其王龍突騎支,虜之。帝悅,降璽書褒勞。

俄拜昆丘道副大總管,進討龜茲,破其國城,乃自留守,遣余軍分道進。龜茲國相那利遁去。孝恪以餘部未平,出營於外。國人有謂孝恪曰:"那利素得士心,今亡在外,勢必為變,城中頗有異志,願公備之。"孝恪忽其言,不設備。那利果率眾陰與城內胡為應,薄城鼓譟,始覺之,乃率千餘人合戰,城中舉應那利,孝恪殊死斗,中流矢卒,子待詔亦歿。將軍曹繼叔進兵,復拔其城。太宗責孝恪斥候不明,至顛覆,奪其官。後愍死戰,更為舉哀。高宗即位,追還官爵,贈待詔游擊將軍,賻物三百段。

次子待封,官左豹韜衛將軍。鹹亨初,副薛仁貴討吐番,戰大非川,敗績,貸死為民。

張儉,字師約,京兆新豐人。隋相州刺史、皖城郡公威孫。父植,車騎將軍、連城縣公。

儉,高祖從外孫也。高祖起,儉以功除右衛郎將,遷朔州刺史。時頡利可汗方強,每有求取,所遣書輒稱詔敕,邊吏奉承不敢卻。及儉,獨拒不受。大教民營田,歲收谷數十萬斛。雖霜旱,勸百姓相振贍,免飢殍,州以完安。李靖既平突厥,有思結部者,窮歸於儉,儉受而安輯之。其在磧北者,親戚私相過省,儉不禁,示羈縻而已。儉徙勝州,後將不察其然,遽奏思結叛,朝廷議進討,時儉以母喪,奪服為使者撫納之。儉單騎入其部,召酋帥慰諭,推腹心,鹹匍匐歸命,因舉徙代州,遂檢校代州都督。儉勸墾田力耕,歲數稔,私蓄富實。儉恐虜易驕,乃建平糴法,入之官,虜悅喜,由是儲斛流贏。

遷營州都督,兼護東夷校尉。坐事免,詔白衣領職。營州部與契丹、奚、霫、靺鞨諸蕃切畛,高麗引眾入寇,儉率兵破之,俘斬略盡。復拜營州都督。太宗將征遼東,遣儉率蕃兵先進,略地至遼西,川漲,久未度。帝以為畏懦,召還。見洛陽宮,陳水草美惡、山川險易,並久不進狀。帝悅,拜行軍總管,使領諸蕃騎,為六軍前鋒。時高麗候者言莫離支且至,帝詔儉自新城路邀擊,虜不敢出。儉進度遼,趨建安城,破賊,斬數千級。累封皖城郡公。後改東夷校尉官為都護府,即以儉為都護。永徽初,加金紫光祿大夫。卒,年六十,謚曰密。

儉兄大師,太僕卿、華州刺史、武功縣男。

弟延師,左衛大將軍、范陽郡公。性謹畏,黃羽林兵三十年,未嘗有過。卒,贈荊州都督,謚曰敬,陪葬昭陵。

儉兄弟三人門皆立戟,時號"三戟張家"。

王方翼,字仲翔,并州祁人。祖裕,隨州刺史,尚同安大長公主,官開府儀同三司,卒,謚曰文。

方翼早孤,哀毀如成人,時號孝童。母李,為主所斥,居鳳泉墅。方翼尚幼,雜庸保,執苦不棄日,墾田植樹,治林垠,既完牆屋,燎松丸墨,為富家。主薨,還京師。嘗夜行,見長人丈余,引弓射仆之,乃配木也。太宗聞,擢右千牛。高宗立,而從祖女弟為皇后,調安定令,誅滅大姓,奸豪脅息。徙瀚海都護司馬,坐事下遷朔州尚德府果毅,歲余代還。居母喪,哀瘠甚,帝遣侍醫療視。其友趙持滿誅死,屍諸道,親戚莫敢視,方翼曰:"欒布哭彭越,義也;周文王掩骼,仁也。絕友義,蔽主仁,何以事君?"遂往哭其屍,具禮收葬。金吾劾系,帝嘉之,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