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卷四十 雜傳第二十八



昭宗東遷,建從至洛,昭宗舉酒屬太祖與建曰:“遷都之後,國步小康,社稷安危,系卿兩人。”次何皇后舉觴,建躡太祖足,太祖乃陽醉去。建出,謂太祖曰:“天子與宮人眼語,幕下有兵仗聲,恐公不免也。”太祖以故尤德之,表建平盧軍節度使。

太祖即位,拜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祖性剛暴,臣下莫敢諫諍,惟建時有言,太祖亦優容之。太祖郊於洛,建為大禮使。罷相,出鎮許州,太祖崩,許州軍亂,見殺,年五十八。

○李仁福

李仁福,不知其世家。當唐僖宗時,有拓拔思敬者,為夏州偏將,後以與破黃巢功,賜姓李氏,拜夏州節度使。思敬卒,乾寧二年,以其弟思諫為節度使。

自唐末天下大亂,史官實錄多闕,諸鎮因時倔起,自非有大善惡暴著於世者,不能紀其始終。是時,興元、鳳翔、邠寧、鄜坊、河中、同華諸鎮之兵,四面並起而交爭,獨靈夏未嘗為唐患,而亦無大功。朱玫之亂,思敬與鄜州李思孝皆以兵屯渭橋。其後,黃巢陷京師,王重榮、李克用等會諸鎮兵討賊,思敬與破巢復京師,然皆未嘗有所可稱,故思敬之世次、功過不顯而無傳。

梁開平二年,思諫卒,軍中立其子彝昌為留後,梁即拜彝昌節度使。明年,其將高宗益作亂,殺彝昌。是時,仁福為蕃部指揮使,戍兵於外,軍中乃迎仁福立之,不知其于思諫為親疏也。是歲四月,拜仁福檢校司空、定難軍節度使。終梁之世,奉正朔而已。是時,岐王李茂貞,晉王李克用,數會兵攻仁福,梁輒出兵救之。仁福累官至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朔方王。長興四年三月卒,其子彝超自立為留後。

自仁福時,邊將多言仁福通於契丹,恐為邊患。明宗因其卒,乃以彝超為延州刺史、彰武軍節度使,而徙彰武安從進代之。恐彝超不受代,遣邠州藥彥稠以兵五萬送從進之鎮。彝超果不受代,從進與彥稠以兵圍之,百餘日不克。夏州城壁素堅,故老傳言赫連勃勃蒸土築之,從進等穴地道,至城下堅如鐵石,鑿不能入。彝超外招党項,抄掠從進等糧道,自陝以西,民運斗粟束芻,其費數千,人不堪命,道路愁苦。明宗遂釋不攻,以彝超為定難軍節度使。清泰二年卒。

其弟彝興,累官檢校太師兼侍中,周顯德中,封西平王,其後事具國史。

○韓遜

韓遜,不知其世家。初為靈武軍校,當唐末之亂,據有靈鹽,唐即以為節度使,而史失不錄,不見其事。梁開平三年,封朔方節度使韓遜為潁川王,始見於史。是時,邠寧楊崇本、鄜延李周彝、鳳翔李茂貞,皆與梁爭戰,獨遜與夏州李思諫臣屬於梁,未嘗以兵爭。李茂貞嘗遣劉知俊攻遜,不能克,遜亦善撫其部,人皆愛之,為遜立生祠。

貞明中,遜卒,軍中立其子洙為留後,梁即以為節度使。至莊宗時,又以洙兼河西節度。天成四年,洙卒,即以洙子澄為朔方軍留後。其將李賓作亂,澄乃上章請師於朝,明宗以康福為朔方河西節度使以代澄,由是命吏而相代矣。韓氏自遜有靈武,傳世皆無所稱述,澄後不知其所終。

○楊崇本

楊崇本,幼事李茂貞,養以為子,冒姓李,名曰繼徽,茂貞表崇本靜難軍節度使。梁太祖攻岐未下,乃移兵攻邠州,崇本迎降,太祖使復其姓,賜名崇本,遷其家於河中以為質。崇本妻有美色,太祖用兵,往來河中,嘗幸之。崇本妻頗愧恥,間遣人誚崇本曰:“大丈夫不能庇其伉儷,我已為朱公婦矣,無面視君,有刀繩而已!”崇本涕泣憤怒。其後梁兵解岐圍,崇本妻得歸,崇本乃復背梁歸茂貞。茂貞西連蜀兵會崇本攻雍、華,關西大震。太祖以兵西至河中,遣郴王友裕擊之,友裕至永壽而卒,梁兵乃鏇。崇本屯美原,太祖復遣劉知俊、康懷英等擊之,崇本大敗,自此不復東。乾化四年,為其子彥魯所殺。崇本養子李保衡,殺彥魯以降梁。

○高萬興

高萬興,河西人也。唐末,河西屬李茂貞,茂貞將胡敬璋為延州刺史,萬興與其弟萬金俱事敬璋為騎將。敬璋死,其將劉萬子代為刺史。梁開平二年,葬於州南,萬子在會,其將許從實殺萬子,自為延州刺史。是時,萬興兄弟皆將兵戍境上,聞萬子死,以其部下數千人,降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