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三



鎮撫二員。

行軍千戶所十翼。千戶十員,百戶八十二員,彈壓二員,奧魯官四員。

守城千戶所一翼。達魯花赤一員,千戶一員,百戶九員。

屯田下戶所一翼。達魯花赤一員,千戶一員,百戶十員,彈壓一員。教官:儒學教授一員。

龍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三員,副使二員,僉事二員,經歷一員,知事二員,照磨一員。天曆元年始立,設官十四員。二年,又置愛馬知事一員。屬官:

鎮撫二員。

行軍千戶所六翼。達魯花赤一員,千廣大員,副千戶一員,百戶四十五員,彈壓五員。

屯田一翼欽察千戶所。達魯花赤一員,千戶一員,百戶二十二員,彈壓二員。教官二:蒙古文教授一員,儒學教授一員。

哈剌魯萬戶府。掌守禁門等處,應直宿衛。達魯花赤一員,萬戶一員,經歷、知事各一員,提控案牘一員。至元二十四年,招集哈刺魯軍人,立萬戶府。尋移屯襄陽,後征交趾。大德二年,置司南陽。天曆二年,奏隸大都督府。屬官:

鎮撫一員,吏目一員。

千戶所三翼。千戶三員,百戶九員,彈壓三員。

樞密分院。至正十五年,置分院於衛輝,又添設彰德分院員知、副樞各一員,直沽分院副樞一員,都事一員。十六年,又置分院於沂州,以指揮使司隸之。十八年,以參知政事崔敬為山東等處行樞密副使,分院於漷州,兼屯田事。

行樞密院。有大征伐之事,則置之,止曰行院。為一方之事而設,則稱某處行樞密院事,已則罷。

西川行樞密院。中統四年,置設官二員,管四川軍民課稅、交鈔、打捕鷹房人匠及各投下應管公事,節制官吏諸色人等並軍官遷授、征進等事。至元十年,又別置東川行樞密院,增員僉樞密院事一員。十三年,省東川行樞密院入西院。十五年,西州行院亦罷。二十一年,復立四川行院於成都。二十八年,徒於嘉定。八月,復徒成都。

荊湖等路行院。至元八年,改山東東路都元帥府為山東行樞密院。十一年罷山東行院及河南行中書省,置荊湖等路行院,設官三員,又置淮西等路行院,設官四員。十一年俱罷。二十一年,復立江淮、荊湖、江西、四川行院,各設官五員。二十八年,徙岳州行院於鄂州,江淮行院於建康。其後,行院俱並歸行省。

甘肅行樞密院。至大四年,置於甘州,設官四員,提調西路軍馬。後罷。

河南行樞密院。致和元年分置。天曆元年罷。至正十九年,以河南行省平章察罕帖木兒為河南山東行樞密院知院。

嶺北行樞密院。天曆二年,置知院一員,同知二員,副使一員,僉院二員,同僉一員,院判二員,經歷一員,都事二員,品秩樞密院。掌北邊軍務,凡大小事宜,悉從裁決。至正十三年,添設斷事官二員。又立鎮撫司,鎮撫二員;管勾所,管勾一員,兼照磨。又添設僉院二員,都事一員。

四川、湖廣、江西三處行樞密院,均後至元三年置。每處知院一員,同知、僉院、院判各一員。湖廣、江西二省,添同僉一員。各院經歷一員,都事二員,照磨一員,客省副使一員,斷事官一員。至元四年俱罷。

淮南江北等處行樞密院。至正十五年,置於揚州。

江浙等處行樞密院。至正十六年,置於杭州。知院二員,同知二員,副樞二員,僉院二員,員僉二員,院判二員,經歷、知事各一員,斷事官二員。

福建、江西等處行樞密院。至正二十六年置。